一、说教材

《观察物体》是海安县少儿图书馆二年级趣味数学秋季班的第十二讲,本教材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基于以上认识,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际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和热情。 为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以下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具体观察情景中,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 教学难点:让学生根据看到的物体形状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为了丰富学生的感知认识,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课前仔细观察一下教室。并为学生准备小猴、图片、茶壶等教具辅助教学。

二、说学情

学生已经有了前后、左右等位置的基础,而且学生平时也在不经意间观察物体,因此这节课的内容简单易学,学生也较有兴趣。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方位感不强,他们往往前后不分,左右搞错,观察周围的事物也是比较单纯、直观地看表面。

三、说教法

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等特点,本节课准备主要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和引导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大量观察、操作、交流等形式辅助教学。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说学法

1、自主探究法

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2、观察法

教师让学生观察教室,在教室前面和后面分别能看到什么?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3、合作学习法

组织学生分组合作观察,互相说说自己看到的形状,通过画一画,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本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理念,我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2~3分钟)

这一环节我依据二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从儿童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课前组织学生仔细观察教室,提问:在教室前面和后面分别能看到什么?让学生思考、回忆、交流,说说两个位置观察时的不同结果。利用多媒体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观察和交流的认识,进行迁移,根据投影的不同处,区分出哪一张是在前面拍的,哪一张是在后面拍的。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结果是不同的。以此来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观察实践,获取新知(5~10分钟)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结合新课程倡导的探索性学习,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探究过程的理念。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层次:

1.学生观察。

学生四人一组,先自由观察固定的玩具小猴,简单交流发现,不同位置看到的不同结果。接着请学生根据老师指导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让学生模拟拍照,记住自己的观察结果。多媒体展示出4张图片,请学生联系自己的拍照结果,找到相应的照片。

2.交流辨别。

学生活动后,分别组织在前后左右观察的学生说一说自己寻找相应图片的依据,也就是要说清楚自己看到的结果。其中要注意区分前后左右两人的不同之处。

3.交换位置观察验证。

小组内同学想象他们看到的结果,再交换位置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然后我会出示书本中的情境图,让学生判断哪张照片是在哪个位置上拍摄的。 这一环节我十分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视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教学中我尽可能淡化教师教的痕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空间,实物、多媒体图片呈现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和语言描述去再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比较、判断和交流的机会,先自由观察,再按照一定方法观察,然后通过猜想验证,逐步深入。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了空间观念,培养了思维能力。

(三)分层练习,理解新知(20~25分钟)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拓展练习,可以深化教学内容,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我主要分成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比一比,通过区分图书馆大门内外的两张照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二层次,连一连,通过确定前后左三人观察一辆汽车的结果,巩固观察的方法。 第三层次,认茶壶,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认茶壶时,我让每位同学把观察到茶壶的形状画下来,通过动手画,亲身感知后再找一找、连一连。 第四层次,填一填,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所给图片,填出四张照片分别是在房子的哪一面拍的。

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我本着立足基础,力求变化,因材施教,适应发展的原则,使练习有层次,有梯度,使学生在基础中巩固新知,变化中深化新知,发展中内化新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人人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

(四)总结评价,拓展新知(2~3分钟)

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回顾并总结今天所学的知识,给学生再次交流的机会,学生间相互提醒和分享,让学生由感性认识很好地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在生活中实践数学。学以致用也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要一目了然,重点突出,让学生一眼就能看清本节课的知识重点,便于学生记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观察物体

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

七、说教学效果的估计

我利用教室前后的两张图片创设了完整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探究知识,交流体会。我想:由于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上,同学们一定会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思考,乐于实践,乐于交流,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以上就是我对教学本节课的一些预想,恳请各位评委老师提出您的宝贵意见,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