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很小就喜欢乱画,而且画的东西在大人眼里很奇怪.

其实小朋友画画是画自己所想,而不是画自己所见,这是孩子的天赋在支配孩子画画。这也是孩子与大人画画的根本区别.

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儿童自己认识不到的荒诞性:构思(有些孩子想象很奇特,画出来感觉怪模怪样的,常人理解起来很不可思议)、构图(要么很小,要么很大)、造型(概念化,图形化、抽象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就是不像)、色彩(固有色、概念色,树叶的颜色就是绿色)、设计(有的孩子大胆,夸张,有的则不很具备)、空间(画面的深度空间缺乏,几乎是平面化的),其中大部分都会延续至10岁左右。正是这种儿童绘画中的荒诞性,构成儿童绘画的原始、原生态性,具有天真、质朴的特点。但孩子从7、8岁开始,从教师、家长、同学的言行中逐渐感觉到自己绘画中的一些荒诞的成分,并且开始改变自己存在的某些荒诞性,其中最主要的画的像不像问题。

在这个孩子自己在发展 的过程中会出现两种倾向:

1、自己能克服,逐步改变自己在绘画中的问题,越画越来劲,兴趣浓厚;

2、自己克服不了,慢慢远离、抛弃自己曾非常喜欢的绘画,一种自己情感、态度表达的非常好的方式方法。

对于以上的内容我觉得教师和家长都应该从两方面去思考:

1、正确对待儿童绘画中存在的荒诞性,在儿童绘画能自由表达的时期强加干涉是得不偿失的;特别孩子画画的时候家长千万不要在旁边指手划脚.那样画出来的就不是孩子的画,而是父母的想法.

2、在儿童的发展期,应该恰当合理的加以引导和鼓励,帮助孩子克服,使孩子尽快找到和恢复自信,对孩子的发展起到应该的帮助和引导。不能为保护儿童绘画的原始性,教师和家长对孩子采取不作为的态度和方式,也不能“帮助”过度,那是一种压力,只有使孩子的兴趣和自信心受到打击。作为家长和教师要做的就是恰当的引导和鼓励,做到不具有功利性,不要以像不像来衡量儿童的绘画,只要孩子尽力,有进步,那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满足,一种成就。我们都来为今天学业负担很重的孩子提供一个释放的空间,能寻找到快乐、满足的空间,而不要太多的压力,太多的困惑,就让孩子在这一放水土中尽情的让自己的思维放飞,自由漫想,张牙舞爪、胡思乱想也没有多大的关系,孩子现在或许就缺这种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