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所有的家长都是千篇一律的希望自己的孩子够听话,够乖巧。但是,很多家长都存在一些误区,事实上并不是越听话的孩子就越优秀,有时候,孩子的小小调皮真是孩子的真实表现。

孩子太听话是好还是坏?

孩子只有听话亲子间才能沟通顺畅?

“家长保持适度权威是必要的,这是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相处的前提。如果家长在孩子心目中毫无威信可言,那么对孩子的指导和管教只会徒然引起孩子的反感。”家长陈先生认为,孩子服从父母是应该的,父母的经验阅历比孩子丰富,只有孩子听话,亲子之间才会沟通顺畅。“听话的孩子好带,能省去许多麻烦,长大后执行力强。”

当前的父母们在教育孩子方面持开放态度,绝大多数的父母(约七成)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以表扬为主。但也有部分父母,当他们面临子女行为失当、或者遭遇挫折时的应对措施,只是展现严格的一面。比如孩子在交流中出现大喊大叫或者说脏话的时候,近三成的父母表示,他们的第一反应是训斥,而选择惩罚的家长也有一成左右。而这四成的家长表示,孩子极少向父母发脾气,只是偶尔闹点小别扭。

五成家长认为要孩子“服从”不如要孩子“认同”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权威,其实应该让孩子认同你的教育内容,而不是让孩子服从。”有五成家长持此相近意见。作为父母,不能有让孩子绝对服从的念头。“认同”就是从心里表示同意。教育孩子需要双方的认同,不是一厢情愿的事。家长往往忽略这一重要原则,习惯于“我说你听”。

“为什么在家长与孩子之间经常出现‘顶心顶肺’的现象,原因就是孩子对家长说的话不认同。有时,家长的教育意图是对的,但在教育孩子时没有对上孩子的“心”。

孩子太听话,好事还是坏事?

作为家长,你希望孩子没有你好、和你一样、比你更好?相信所有人会举手选择‘更好’这一项。如果你给自己打80分,那算算一个人向一个80分的人学习能得多少分?绝对不会超过80分。如果你希望孩子可以得100分,唯一的办法就是允许孩子在某些时候、某些方面不听你的话才有可能。家长要适当给孩子一点“不听话度”:如在一些行为习惯上,可以要求孩子听从你的,但关于思维、关于对某一事物的看法,家长不妨多听听孩子的意见,可以采取共同探讨的方式,不宜搞“一言堂”。

让孩子听话,就是给孩子有限的选择。家长经常会说必须这样做,不可以那样做,久而久之孩子就习惯于单向思考,做事也只会用同一种模式来思考,因为他习惯了这种思考模式,如果解决不了某个问题,他就别无选择了。所以告诉孩子怎么做才是最好的,并不是最聪明的教育方式,而是要学会多问“你说呢?”用更民主开放的方式和孩子讨论问题,引导孩子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才能最终培养孩子的独立和自信。

为什么宝宝太听话并不一定是好事?

1、缺主见

不想自己做选择的孩子,可能并不是“偷懒,推卸责任”,而可能是自身的生活经验不够,不知道哪一种选择是最适合自己的。如果是这种情况,妈妈不能光提供三四个选择项就完了,要想方设法降低孩子的选择难度。在孩子选择前,给她尽可能多的感性认识非常重要。如在超市购买时,尽量利用免费试吃的机会,让孩子有亲身的体验;再如买玩具前,让孩子在试玩区玩上10分钟,也有助于孩子做出决断。要允许孩子为自己的选择后悔,不要对她说:“你选的东西不到3分钟就不喜欢了,早知如此还是妈妈替你来选。”这样的话将让孩子大大怀疑自己的眼力,从此真的推卸做选择的责任。鼓励孩子自主选择,并看到自主选择的好处十分重要,你可以对孩子说:“你知道哪种帽子戴起来更好看,也不会被风吹跑了,你长大了,真能干!”让孩子感觉到能做选择是“长大”,“能干”的标志,他就不会被动地等你来做决定了。

2、交流少

让宝宝服从于自己。要是这样的话,宝宝的自我意识就没有适当的土壤成长起来,驯服,顺从,也就成了孩子最“省力”的状态。要是妈妈比较民主,孩子还是“一接就走”,可以肯定的是,孩子在大人不在场时,与其他孩子的交往很有限,她没有投入地玩一回,更没有在短短两个小时内交到好朋友,这使她离开时毫无留恋。

3、胆小

由于宝宝年龄小,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时期,他们的神经系统比较脆弱。恐吓对宝宝来说,是一种强刺激,会使宝宝过分紧张而变得胆小畏缩,使宝宝形成懦弱的性格。有些人总是利用宝宝的弱点来吓唬宝宝,如,知道宝宝怕黑,就吓唬他关黑屋子; 宝宝爱玩游戏,就以不让他玩游戏进行恐吓。宝宝为了怕关黑屋,怕剥夺游戏机会而听话求饶,这就使宝宝将来成为唯唯诺诺缺乏主张的人,也可能使他成为阳奉阴违的人,这种情况对宝宝今后人际关系和社会性发展非常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