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爸爸长年外出打工,家中只有妈妈与外婆相伴,9岁男孩小海(化名)长期和女性相处、玩耍,近来产生了想当女孩的强烈愿望,并常偷偷把自己打扮成女孩,被医院诊断为性别教育不足导致的心理问题。对此专家提醒,家长应重视孩子的性教育,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6岁前的性教育,父母的作用无疑是最重要的。因此,一旦孩子无法从父母那里得到帮助,便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

专家指出,孩子们眼里的“性”并没有成人所附加的那些色彩,他们仅仅将其理解为一种类似于游戏的行为。与饮食功能、排泄功能一样,性的功能也是我们身体所具有的功能之一,孩子对性器官的认识和对手、脚、眼、嘴等的认识没有什么不同。父母遇到下列情况时,可以这样应对:情景一

问题:“我怎么不能站着小便?”

3岁的美娜很奇怪:为什么小哥哥能站着小便,我就不能呢?我要试试看。

见美娜把裤子尿湿了,妈妈火冒三丈:“你是女孩子,为什么要站着小便,裤子湿了看你怎么穿!”

原因:好奇惹的祸。

三四岁的孩子特别有好奇心,这说明孩子在探索自己和他人。妈妈可能意识到美娜在模仿男孩,不过她的反应却是错误的。对正在小便的孩子大声斥责,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一些生理后遗症,而且妈妈也没有明确指出美娜的错误在哪里。

对策:告诉孩子男女有别。

妈妈可以温和地说:“美娜,很着急也不能站着小便啊!”“可邻居哥哥小辉是站着小便的!”“小辉是男孩,男孩有小鸡鸡,所以站着小便不会尿湿裤子。男孩和女孩是不同的……”

与孩子谈性,家长的语气宜平缓、温和,忌恫吓、威胁。特别是对于孩子的一些模仿行为,更应在劝解后借此机会传授相关知识,这样孩子接受起来就比较自然。情景二问题:幼儿园里的“爱情”。

“鹏鹏最喜欢琪琪了!今天,他和琪琪在幼儿园里‘结婚’了,鹏鹏当爸爸,琪琪当妈妈,他们还相互拥抱、亲嘴呢!”

原因:单纯的模仿。

不少家长觉得孩子的言行很好笑,对这种现象采取无所谓的态度。殊不知家长的态度会强化孩子的模仿行为,让他以为这是父母所赞同、喜欢的。而有些家长发现孩子的“结婚”行为后会大吃一惊,然后表现出一些过激反应:“你这孩子,这么小就不学好,大了还了得?”“这孩子这么小就耍流氓,长大肯定不是好孩子!”……这些话很容易在孩子心灵中留下阴影,有的孩子会由于逆反心理而频繁地模仿这种动作;有的孩子会产生自卑感,从此不敢和异性伙伴接触,导致日后人际交往困难。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