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生”一词从美术教学上简单来讲指的是画实物,传统教法认为“写生”是一种纯技法的绘画科目,对于初学绘画的儿童来讲是非常复杂的美术实践活动,低幼儿更不易组织且很难找准切入点。这种担心,在现代美术教学所提倡的重过程、轻结果的各种合理实践中被证实是多余的。观察并表现各种有趣物体的形状及色彩是孩童原始的生命本能。它不止于一种起始状态,还具有一种根性的活力,自然生成,无需加工。这种本能长期被成人所忽视和淡化,几遭遗弃,儿童的表现欲望在到处弥漫着实用功利的“教育”下濒临摧杀。成人的理性经验真的高于儿童的直觉把握吗?怎样的学习方式才是捷径呢?当孩子们看到美丽的鲜花或晴朗的天空时会发出微笑,看到阴天大雨、狂风大作时也会郁闷沮丧,他们早就已经用自己的肢体分辨和认识世界了,这种本能的“学习方式”远比我们通常认为的“教”高明的多。

儿童大都喜欢各种各样的“游戏”,写生过程同游戏相似是在无意识状态下的一种学习过程,这种以儿童身心感知为主的活动方式是一种最佳的学习状态,而这种状态下的尝试是最有意义的学习。

当我们把那些有好奇心的孩子们领到实在的“物”面前,没有绘画教学的示范,只引导他们“看”和“发现”,在经过伊始的拘谨后,孩子们开始触摸、观察,这种尝试让他们很兴奋,尤其是在风景写生中,他们呼风唤雨,随意确定主次,享受“挪动”快感。回到放松状态下的孩子变得聪明、主动,每一次“发现”都使他们信心大增,渐入佳境的孩子们都能用属于自己的图式表达对“物”的认识,绘出有着自己特点的各自不同的“印象”。随着“游戏”深入,孩子的能力不断加强甚至连复杂的建筑及动态的人物都敢于表现,这种不拘形式的写生活动,使每一个孩子都能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组织信息,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学习”比在一种“说教”的方式下“学习”更积极有效。

当然,组织大规模的写生活动确实不易,我们只需告诉家长们“写生”这一内容并无年龄之区别,只要愿意,随时随地都可进行,看淡技法,只需正确观察轻松表现即可。当孩子们确把“写生”当作普通游戏来看待时,其意义就已超出美术的范畴了。这种人与生活的体验与自然的交流也就成了儿童“心像”的丰富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