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

1. 改正下列词语中的别字。

直指云肖( ) 满目清翠( ) 联绵不断( )

清彻见底( ) 拨地而起( ) 四李如春( )

气势磅薄( ) 重重迭迭( ) 芒芒苍苍( )

2. 默写《望天门山》和《题西林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一 ( )故地 一 ( )旅行 一 ( ) 夕阳

一 ( )角落 一 ( )游船 一 ( ) 方式

4. 想一想,换个意思相近的词。

(1)走遍天下书为侣( )

(2)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

(3)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处你想去就去的故地。( )

5. 我能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而且还能更正呢。

(1)经厉 感叹 似乎 想像力 ( )

(2)思考 片段 欣赏 豪不犹豫( )

6. 比一比,组词。

断( ) 孤( ) 碧( )

继( ) 狐( ) 岩( )

7. 从课文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括号中。

(1)看到妈妈脸上不悦的神情,弟弟 ( )地关掉电视做作业去了。

(2)忙碌了一天,我早已是( ),一到家就迫不及待地找好吃的。

(3)文文经常( )那家书店,所以营业员阿姨都已经认识她了。

8. 读拼音写汉字。

lù lín
 
hǎo hàn
 
cǎi fǎnɡ
 
tōnɡ shùn
 
piān kē
 

9. 选词填空。

壮观 奇观

(1)钱塘江的潮汐是一大( )。

(2)用数不清的红旗装饰起来的长江大桥,显得格外( )。

二、选择题:

10. 我能选择最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括号里。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如果……就……

(1)( )口袋里有很多钱,我( )能买很多我喜欢的书。

(2)( )口袋里没有多少钱,( )我不能买我喜欢的书。

11. 我能在带点汉字的正确解释下标上自己喜欢的记号。

故地: A.原因 B.意外的事情 C.老,旧,过去的

忽略: A.大致,简单 B.省去,简化 C.计谋

12.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注音。

曾 经(cénɡ zēnɡ) 宝 藏(cánɡ zànɡ) 绿林(lù lǜ)

13.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注音。

背书(bèi bēi) 水浒传(chuán zhuàn) 传 达(chuán zhuàn)

14.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注音。

曾祖父(cénɡ zēnɡ) 藏起来(cánɡ zànɡ) 绿地(lù lǜ)

三、判断题:

15. 苗苗访问季羡林爷爷,获得了很多关于读书的启示。请在你认为正确的说法后面打“√”。

(1)看闲书会挨打,以后不能再看了。( )

(2)要把文章写好,应该多看课外书。( )

(3)21世纪的青年必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 )

(4) 古文也很重要,从小就要进行适当的积累。( )

四、问答题:

16. 我也能照样子把句子写得更简洁。

例: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美丽的家乡。

我离开了家乡。

(1)我舒舒服服地坐在松软的沙发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那本我读过的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结合课文,回答问题。

“想当一棵树,先要学会它的雅量”,这里的“雅量”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题:

18. 阅读。

 名人读书法

 周士君

古今中外,圣贤先哲,留下的读书之法,浩如烟海。但究竟自己适合怎样的读书法,还是应该因人而异的。鲁迅先生喜欢“跳读法”,因为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弄明白了。”而爱因斯坦的 “总分合”三步读书法,特点同样十分明显。所谓“总”,就是对全书形成总体印象。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的基础上,再逐字略读一下全文的内容。而在略读中,则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要点以及与自己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最后是“合”,就是在略读全文后,着重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

英国作家毛姆的“乐趣”读书法,是他在自己的读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他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您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同时读五六本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天都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 )在一天之内,( )不见得对同一本书怀有一样的热情。”如此脚踏多条船,使自己的读书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其效果肯定要比“感情专一”地抱着一本书疲惫地一啃到底要好得多。

当然,( )哪种读书法,对每个读书人来说,它( )只是一种工具而已。所以,万不可被某种方法左右,尤其忌讳死读书、读死书的恶习。对所捧之书,( )能钻进去,( )能跳出来,这样才能把书读活,使他人的知识为己所用。正如孟子所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内。

无论……都…… 即使……也……

既……又…… 虽然……但是……

2、为了说明“究竟自己适合怎样的读书法,还是应该因人而异的”,作者举了三个例子,

一个是鲁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是爱因斯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个是毛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喜欢哪种读书法(可以是本文介绍的,也可以是其他的)?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阅读。

羊吃草的启示

小斌

我家后面有一片绿草茵茵的坡地,那就是我小时候放羊的地方。

太阳隐去了羞得通红的大圆脸,偏南风吹来五彩缤纷的晚霞,这是夏天里最怡人的时刻。羊吃草,要数这时最欢了。瞧,它们那副聚精会神的样子,真好像世界上再没有事可使它们分心了。它们把小嘴儿贴在草上,鼻翼不停地动着,有毒的“土香草”被留下了,嫩芽一根接一根被扯断了送进嘴里。长长的羊嘴巴一歪一歪的,是那样永不倦怠地咀嚼着……几只羊吃过了草,在习习晚风中躺下来“翻草”。胃里尚未消化的草根、草茎,这时又被送进口中,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咀嚼。

羊吃草,实在有趣。要是每个孩子都能从中吸取教益,那该多好啊!我们的学校,不正是这一片绿草如茵的坡地吗?同学们在校学习是否专心致志、珍惜大好时光呢? 对于我们周围的世界分得清嫩芽和“土香草”吗?特别是羊吃草那一丝不苟、不厌其烦、永不倦怠的精神,同学们有没有做到呢?新的知识学完了,对于那些不理解或消化不透的“草根”、“草茎”,同学们是否善于经常“翻草”、反复咀嚼,直到完全消化为止呢?

我不止一次观察过羊吃草,也不止一次地琢磨上面这些问题。要是我们在学习中像小羊吃草那样,那我们还有什么知识学不好呢?

1、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把______比作“一片绿草如茵的坡地”,把______比作“土草香”,把______比作“草根”、“草茎”,把______比作“翻草、反复咀嚼”。

2、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子的意思。要是我们在学习中像小羊吃草那样,那我们还有什么知识学不好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对你读书有哪些启示?试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题:

20. 读读下面的两句话,体会表示动作的词语的用法,然后用这些词语写几句话。

转过街角,看见饭店的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声音,我放慢了脚步。

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