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起至4月中旬,北京市教委将成立市、区两级巡回检查组,检查全市各类幼儿园中是否存在教授小学内容,提前“抢跑”情况。一旦幼儿园被查出存在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小学内容的情况,院长会被严肃问责,幼儿园也将降级。(3月18日《新京报》)

幼儿园小学化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教育专家大声疾呼,不可谓不言之凿凿;相关部门明令禁止,不可谓不认真负责。然而,在正确与实用面前,人们趋于本能地选择了实用。此次北京相关部门推出的对校长严肃问责并对幼儿园进行降级处理的政策,具体效果如何仍有待观察,但其治理幼儿园抢跑的政策导向可见一斑。然而,教育政策的落实,仍需社会观念的更新。在进行行政治理的同时,消弭走向偏激的幼教观念,亦是扭转幼儿园“抢跑”趋势的路径选择。

教育不抢跑,才是对孩子的真正负责。让孩子在阳光下奔跑,还孩子无忧的童年,是教育精神的回归,更是家长、社会的责任所在。

当教育规律与实用主义激烈碰撞之后,家长往往会以“对孩子负责”的名义,替娃娃们选择拔苗助长式的幼儿园教育。于是,童年里欢快的游戏被不情愿的书声掩埋,孩子纯真的世界中被提前灌输了“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学习文化知识”的教育理念。随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蔓延,身心自由被透支后的童年,其黯然无光的苍白感亦是一种教育的病态。

当然,幼儿园“抢跑”,并非事出偶然,其折射了家长与社会的双重焦虑。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幼升小考试的现实压力,社会观念里用“识字量”来衡量孩子是否聪明等单一的评价标,让焦灼的家长,不得不选择屈服于现实。基于这样的市场环境,为抢夺生源,幼儿园 “抢跑”也自然成为业内的常态。社会与家长的合力之下,扭曲的“幼儿园小学化”趋势堂而皇之地大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