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不是“争第一”

采采是个文静而美丽的女孩,她说话语速总是慢慢的,音量也不大,但别有一种镇定而睿智的力量,总能说到人的心里去。

她的成绩说不上骄人,但也无可挑剔;她嫁给了相爱的普通人,日子过得波澜不惊;她每天定时吃三餐,做健美操,午睡,周末的时候和先生一起去探望父母,去郊外游玩,生活很有规律;她从不嫉妒荣誉加深的同事,也从不刻薄偶尔犯错误的同事,只对小人冷眼旁观;她冰雪聪明,新明如镜,与周围那些拼尽全力却活得不尽如人意的人相比,她的人生似乎应该更加精彩,可是她却没有这样做。

其实,采采以前也不是这样的,小时候的她争强好胜,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就一定要取得比别人更好的成绩。小学的时候,她次次拿第一,她不觉得骄傲,只觉得是理所当然的。进入初中以后,周围的小男生们“异军突起”,成绩突然间好了起来,采采的成绩虽然也在进步,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其实,她已经做得很棒了,她的坚持与努力让老师同学对她另眼相看,可是因为不是每次都能拿第一,采采变得焦虑起来,她对自己产生了质疑,经常难过自责。与此同时,因为过度劳累,她的体质也差了很多。

是爸爸的一句话改变了采采的心境。爸爸说:“为什么一定要争第一呢?人生就是一场旅途,你总是匆匆忙忙地往前走,总是为了更快地达到下一个目的地而焦虑劳累,你有没有想过,你已经错过了路边最美的风景?为什么不把脚步放慢,去欣赏这些风景呢?其实你不必追求优秀,但你可以做到良好呀!”

爸爸的话如醍醐灌顶,让采采的心情变得透亮起来。她听从爸爸的话,轻轻松松地把每门功课都保持良好,同时她的体质也恢复到了良好的状态。高中毕业的时候,她给自己的定位是考上一所普通大学,但是因为压力不大,反而发挥出色,她轻松地考上了重点大学。大学毕业以后,作为独生女的她,拒绝了一家大型企业留京的邀请,回到父母所在的中等城市,进入一家专业对口的单位,她的要求就是离家近一些,方便照顾父母。采采就这样游刃有余地做着每一件事情,她觉得自己的生活幸福而充实。

“你不必追求优秀,但可以做到良好” ,其实我们的家长都应该学习这个智慧的爸爸,因为他的一番话解开的不仅仅是女儿的心结。很多人都以为,每次考试争第一、处处争强好胜的孩子就是充满自信的孩子,这种看法其实是一个误区。事实上,处处争强好胜的孩子,可能恰恰是不自信的孩子。这些孩子为了争第一而加倍努力,他们的内心可能在不断地自我否定,这些孩子会以为,争第一就是人生目的,如果拿不到第一,他们的人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但是第一真的是次次都能拿到的吗?结果往往是,成绩下滑一些,对别人来说只是一点点的挫折,对他们而言却是很大的打击和失败。长此以往,他们就会和初中时的采采一样,内心充满焦虑,以为自己什么也做不好,不会得到别人的爱。

也许很多家长会说:“没有这么严重吧!我不要求孩子拿第一,只要求他进入前十名就可以了!”其实,这个“进入前十名”又比“拿第一”好多少呢?如果你的孩子要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在学习上,才有“进入前十名”的功力,这跟采采们努力争取第一名又有什么不同呢?可能孩子进入前十名,父母在高兴之余又不忘说:“进入前十名也不要骄傲哦!人家某某每次都考第一名呢!”父母总给孩子这样的暗示:你不够努力,你应该取得更好的成绩,孩子就会产生相应的压力,不断地自我怀疑,总以为自己只有做得更好才能配得上爸爸妈妈的爱。在这样的压力之下,孩子的自我感觉是消极的,是不自信的,长此下去,他会以为人生就是这样暗淡而辛苦的。——难道这就是父母们愿意看到的结果吗?

也许“争第一”暗含了男孩渴望竞争与胜利的天性,但是对于女孩而言,这恐怕却是更为困难的生活。正如我们在《男孩穷着养,女孩富着养》里所提到的,女孩倾向于关系式的生存方式,当她们意识到自己能够营造良好的关系时,她们就会感到满足。这也就意味着,当女孩遵循暗示去争第一的时候,她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持与父母的良好关系,赢得父母的关注和爱,而不是争得第一后的满足感!是的,传统文化正在教导女孩为了迎合他人(主要是父母),而放弃欣赏路边的风景!——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今天在学校里,女孩的成绩通常比他们的男同学优秀,但是却没有表现出更为自信的心理状态。在一份对中学生自信心调查的结果中,有60%的被调查班级由男生担任班长,而男生——尤其是高中男生,正表现出较女生更多的自信心和优越感,以至在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的表现都比女生更为出色!

——第一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为什么我尽了全力还是不能让别人满意?这恐怕是很多女孩为之困惑的问题。然而事实却是:很多时候,对第一的不懈追求往往不能使人们得到幸福,反而会招致对现在生活以及自己的不满;而当我们意识到并不需要走得更快的时候,才会放松下来并且觉得快乐。因此,或许在我们为男孩们争取自由空间的时候,也应该提醒女孩正视自己的情感和需要,正确地评估自己。——这意味着女孩相信自己是可爱的,不需要通过“争第一”换取他人的关注和爱,意味着女孩能够根据自己的实力,心态平和地去迎接各种挑战。

莉莉变漂亮了

5岁的莉莉继承了爸爸的小眼睛、黑皮肤和妈妈的塌鼻梁,在幼儿园一群花枝招展的女孩子当中,真有点像个丑小鸭。大家都说:“那么白皙、漂亮的妈妈怎么生出这么黑的女儿?”爸爸妈妈却笑笑说:“莉莉长得像太祖父。”

爸爸妈妈说得可一点儿没错。莉莉的太祖父是在朝鲜战场上立过功的老英雄,是全家人的骄傲。莉莉的身上就有一种巾帼英雄的气质:她思维活跃,性格开朗,胆大,有主见,独立性强,还很善于和小朋友交往。

有一次,幼儿园举办拔河比赛,小朋友们抽签,两两合作。跟莉莉抽到一组的是一个又瘦又矮的小男孩。小男孩身体素质不好,又完全没有掌握动作要领,虽然莉莉很努力,可他们还是第一轮就被淘汰了。同时被淘汰的还有好几组。到底还是小孩子,被淘汰的小朋友们都哭得稀里哗啦的,那个跟莉莉搭档的小男孩哭得尤其厉害。可是莉莉不仅没哭,反而安慰小男孩说:“没关系的,我们好好练,以后再来比赛,肯定能赢!”果不其然,两个星期后,幼儿园又组织比赛,这一次,莉莉主动挑了小男孩做搭档。这次的比赛项目是接力赛,小男孩个子小,却很灵巧,他跟莉莉配合默契,竟然拿了第三名。这下子,小男孩高兴得又蹦又跳,莉莉却显得很平静,只是举起奖杯远远地向爸爸妈妈示意。

在幼儿园里,莉莉是老师的好帮手。她大大方方地给小朋友们表演诗朗诵,快快乐乐地教小弟弟小妹妹做游戏,完全不用老师操什么心,自己把自己照顾得很好。老师们都很欣赏莉莉,说她自信、心理素质好,能坦然面对输赢,很不简单。所以幼儿园的各种诗歌朗诵、读书节……大大小小的活动都有莉莉的份儿。莉莉的生活充实而快乐,她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她的自信与开朗渐渐征服了大家,人们都觉得这个小女孩又可爱又阳光。时间久了,莉莉成了幼儿园里的小明星。

把女孩当作掌上明珠

丑小鸭似的女儿一样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莉莉之所以小小年纪就显露出自信的气质,这跟爸爸妈妈的教育是分不开的。莉莉的爸爸坦言说,对女儿的教育灵感来自“罗森塔尔效应”。那么,什么是“罗森塔尔效应”呢?

罗森塔尔是美国的一位心理学教授,他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群用于科学实验的小白鼠分为两组,交给两个实验员训练。他告诉实验员,经过他的测验,A组小白鼠是比较聪明的,B组则是比较笨的小白鼠。

一段时间以后,罗森塔尔又对这两组小白鼠的训练水平进行了测试。结果证明,A组小白鼠果然更聪明,而B组就相对笨一些。

事实上,这两组小白鼠不过是罗森塔尔随机抽取的罢了。也就是说,两对小白鼠的智力水平是没有很大差异的。因此,罗森塔尔的结论是:如果实验员把小白鼠当成聪明老鼠来训练,小白鼠就会变聪明;相反,如果实验员把小白鼠当成笨老鼠来训练,小白鼠就会变得笨一些。

小白鼠是如此,那么我们人类呢?带着这个问题,罗森塔尔又做了下面的这个我们经常谈起的实验——

罗森塔尔在新生入学的花名册上勾了几个同学的名字,告诉老师,经过他的测试,这几个同学是特别聪明的孩子,请老师特别对待。一个学期后,这几个同学果然取得了比一般同学更好的成绩。这个时候,罗森塔尔才告诉老师,这几个同学的名字不过是他随便勾的罢了,他根本就没有经过什么水平测试。

同样智力的同学,经过老师的特别对待,就变成聪明孩子,这说明什么呢?、或者说,老师对待聪明学生的方法有什么特别之处、奥妙所在吗?

其实奥妙就在于老师对孩子的赏识。老师认定这些孩子是聪明的,自然会给孩子设计更高层次、高要求的训练,因为先入为主的赏识和特殊的偏爱,老师还会把孩子们做的一些很普通的事情都当成聪明孩子的表现。老师的赏识大大激励了这些孩子,孩子们也就相信自己的确是十分优秀的,能够胜任训练,取得更好的成绩。

这就是所谓的“罗森塔尔效应”了。莉莉的父母正是因为受到了这个实验的启发,才更加坚定地把女儿视作“掌上明珠”,——女儿长得不如妈妈好看,没关系,女儿的身上有太祖父的气质呢!女儿身上的那种“胜不骄,败不馁”的自信,不是比甜美的样貌更宝贵吗?

是的,我们赞同这种说法——每一个女孩都有尚待开发的潜质,需要教育者去认定,去赏识。常听人说:“女孩就应该有女孩的样子。”女孩的样子是什么呢?虽然我们认为,女孩与男孩相比,的确有其不同之处,但这并不意味着女孩天生就有某种局限,正相反,我们更愿意说,女孩天生就有某些格外出色的地方。如果女孩不被那些所谓“女孩的样子”束缚住手脚,女孩可以做的会更多。

我们建议家长们把女孩视作掌上明珠,耐心地去发现、欣赏明珠的光芒。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赏识。” 当我们以赏识的目光看待女孩的闪光点时,女孩会因为我们的一句赞扬,一声鼓励而自信满满。女孩会因赏识而快乐,因赏识而进步。

淑女课程:“宠”出淑女的自信

淑女应该有怎样的自信?我们认为居里夫人的一句话说得棒极了。她说:“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要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是的,真正的淑女相信,如果她真诚地看待自己,就能够听到内心深处的声音,而这个声音将引导她找到与生俱来的天赋。

自信是女孩一生受用的礼物。只要女孩对自己深具信心,对未来充满愿景,满载希望,即使人生里有风有雨,都可以顺利度过。那么,家长该如何帮助女孩找到天赋,树立自信呢?其实,女孩的自信是可以被“宠”出来的。

○ 展示对女孩无条件的爱。已经十分钟了,小景还在家门口徘徊,她不敢进门,因为她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小景是被老师赶出学校的,确切地说,是赶出考场。小景本来正在参加中考,可是,连她自己也不能解释,为什么要选择作弊。也许她不忍拒绝好朋友的恳求,也许她希望自己得到更好的成绩,无论如何日,神使鬼差地,她作了弊,并且被老师发现,取消了考试资格。小景一向是个乖巧的女孩子,父母对她的要求很严格,出了这样的事,父母会怎么想?他们一定会说:“你太蠢了!你不但让家庭蒙羞,还毁掉了自己的未来!”想到这些,小景又害怕,又担心,又焦虑。

门开了,是妈妈打开的,妈妈显然哭过了,眼睛还有些红。爸爸也在家,这比他往常回家的时间要早。小景忐忑不安地看向父母,眼神飞快地躲开。可是非常奇怪,出乎小景的意料,父母并没有表现出愤怒和失望,他们似乎对视了一眼,然后,爸爸走了过来,用异常平静和蔼的语气问女儿:“你还好吗?”

小景一下子哭了起来。在这一刻,小景才发现,原来父母看得懂她,他们知道这个可怜的女孩已经伤透了心。父母没有对她作出任何批评,也没有在意老师怎么说别人怎么看,甚至,他们都不在乎这件事怎样影响了她的未来,父母只是担心自己的女儿,担心她会受到伤害。

十年以后,小景已经大学毕业,仍然时时回忆起这件事情,是怎样改变了她的整个人生:“父母让我知道,他们最珍爱的是我,而不是去我能做出的什么成就。他们的爱从未和任何条件联系在一起,即使我做错了什么,他们也不会让那些消极情绪超越对我的爱。”说这些话的时候,小景的眼圈红了,她说父母的爱让她没有理由不去好好地生活,珍惜自己,把握未来。

○ 和女孩谈话,尊重女孩的意见和情感。很多父母抱怨说,女儿不喜欢跟他们谈话。这完全是错误的理解。事实上,所有年龄的女性都表现出交流的倾向,即使年幼的女孩也不例外。问题或许是,作为父母,你用什么方式跟女孩说话?是否定的、放任的还是干涉的?要知道,如果谈话的结果只是斥责和处罚的话,女孩是不会愿意跟你谈话的。

反过来,如果女孩相信父母会对自己的诉说给予全部的注意力,她就会一次次来找你聊天。这个时候,请记得把你的两只耳朵都给她。如果你正在忙其他的事情,一定要把注意力转移到女孩那里,不要打断她,不要插嘴,也不要催促,——只要和她呆在一起就够了。这已经足以使女孩感受到自己的吸引力,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从而自信满满。

○ 教会女孩保持和欣赏自己的独特性。小莲是个性格外向的孩子,老师对妈妈说:“这孩子外向,跟男孩子似的”,妈妈却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还表扬小莲“动能动,静能静,是个气质很好、乐观开朗的小姑娘”。 妈妈的话成为一种激励,给小莲带来很大的自信。后来的小莲,成为一名节目主持人,她说:“我一直保持着妈妈给我的人生基调,这让我受益匪浅。”

每个女孩都是一种能力和气质的独特混合体,如果父母能够尊重女孩的这份独特,女孩就会在情绪上获得满足,信心百倍地向前努力。如果父母把女孩的独特性当成一种问题来解决,女孩就会失去表达自我的勇气,迷茫而不知所措地迎合父母。聪明的父母会选择前者还是后者呢?

○ 支持女孩承担责任。蓓蓓从小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父母非常宠爱她。从小到大,蓓蓓几乎没做过什么家务活,只要蓓蓓想做点什么时,父母就说:“蓓蓓,让我们来,你到一边待着。”进入学校以后,蓓蓓发现同学们都很能干,唯独自己什么都不会,心里很不是滋味。四年级的时候,在一次烹饪比赛的班队活动中,其他同学都做出了好吃、好看的菜,蓓蓓却连菜都洗不干净。这件事让蓓蓓变得很消沉,她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做事越来越没有信心了。

关爱是一种适合女孩成长的方式,然而我们给予女孩爱和关注,不是要把女孩培养成无能、无助,或只知道索取的人,而是要培养女孩主动参与的勇气,让女孩学会承担责任,做自己生活的向导。——“我不行!没经验,真的干不了。”自从被同学选上团支书,佳佳就一直在质疑自己的能力。爸爸对佳佳说:“既然你是被同学投票选出来的,就说明同学们对你的能力很有信心,为什么不试一试呢?爸爸相信你的能力!如果遇到什么问题,爸爸就是你的高级顾问!”父母要支持女孩,帮助女孩掌握实用的技巧,让女孩逐步地承担责任。如果女孩相信自己有能力把握自己的生活,就不会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总是等待别人来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