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儿童的需要 学前儿童主要的生活场所就是家和幼儿园,在家庭中,家长通常会觉得最烦恼的事情莫过于无法读懂孩子的行为,不知道他们的行为代表着什么意思。无法了解儿童真正的需要并满足儿童的需要!这里的需要不仅是物质的需要,还有生理的需要和心里需要,当然也有精神上的需要!我们都知道当儿童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很多负面的情绪,比如:哭.闹.发脾气等。甚至有的儿童会因为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成人称之为“作",事实上,“作”有“作”的原因,只是承认没有发现而已。 那我们应该如何观察和解读儿童的需求,并给予满足呢?《满足儿童需要,成就幸福童年》的作者郭宗莉,郭院长曾说过:"不能忽视孩子的好奇心,孩子眼睛放光的时候,就是"机会之窗",成人应停下手中的事情去倾听,并鼓励孩子尝试和探究!"当然,儿童的某些需要在成人看来是不合理的,那么我们成人要做到的是,尊重孩子所谓的不合理需要,同时成人应该给予儿童选择的权利,要为孩子的自我建构创设环境提供条件。需要就是"行为的动力和源泉",任何人的行为活动都是基于某种心理需要的产生,儿童也是这样的。所以作为我们老师或家长,只有了解和尊重儿童的需要,以满足儿童的需要为出发点才能激发儿童的内在动力! 但是在此同时"满足儿童的需要"也并非事事顺从儿童,很多家长将尊重儿童误解为迁就孩子,结果走向放纵的误区。这样与孩子而言,反而让孩子的生活混乱缺乏规则,过度情绪化并难以应对挫。每个儿童都是一个个体,是独特的,所以他们的需要也将有100种。成人需要通过观察儿童,研究儿童的言行,辨别儿童行为背后的真实的需要!这些需要虽然复杂,但并不是无规律可循的。当我们成人认为儿童的某一种需要是错误的行为时,成人应该聆听孩子的错误行为背后的理由,这样不仅能化解矛盾,更给了儿童自由思考的空间。 举例来说,其实全家的休闲活动是儿童最期盼的,在以外界社会的接触中,他们会尝试多种活动,并以此来表现自己的能力。因此每次外出儿童都会有好奇,宣泄,玩耍等需要!但是家长往往从自己的角度来规定,他们在外面的一切行为。把他们的正常需要看成是“作”。这样就把自己推到儿童的对立面!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尊重、观察孩子的心理需求极为重要!望岛幼儿园孙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