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于晚生的父母,普遍的认知是:与孩子的年龄差距甚大,会有沟通上的问题。此外,父母亲的价值观与对孩子的教养态度,比年龄差异更为重要。即使是年轻父母,教养理念或方式不正确,还是无法有良好的亲子关系。晚婚晚生育,因为对孩子的期待较高,无形中加重他的压力,但是家长可提供的资源,相对地较为集中,较能给孩子稳定的生活与经济支持。

以前的家庭,可能会有好几个孩子,能共同承担父母、爷爷奶奶与亲戚们的期许,但现代父母多半晚婚,往往只生一个小孩,每个独生子女都被当成宝,也较少有面对挫败的机会,而假如这些独生子女又生长在双职工家庭,与人的互动将更为薄弱。举例来说,采溺爱式教育的父母亲,会让孩子无法分辨出什么是适宜的、哪些是不恰当的行为,他们强调“我”的概念,通常只知道用什么方式可以获得想要的东西,不懂得什么叫礼让、分享,更不用说要孩子体贴他人的感受,当他进到群体生活中,就容易产生适应的问题。

小时候比较被允许失败和面对错误的孩子,较有机会学习到体会失败的感觉,挫折忍受度也会比较高。否则,日后才叫孩子做事,很有可能让他觉得,做这些是为了父母、没有任何好处,更不知道这件事对自己的意义为何,所以一旦面临状况时,就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希冀别人主动给予援助,他只是被动地停在那边等。当没有人帮他时,孩子就容易选择放弃,或是预期拯救者的出现。

父母要帮助孩子度过这个适应期,最好的方式,便是从家庭开始,毕竟家庭是孩子最先触到的主要学习环境。家长不妨透过亲子沟通,来了解孩子的想法,并适时提供意见,让他有学习解决问题的机会。另外,也建议已送孩子上幼稚园的家长,与学校老师保持密切联系,并请他协助孩子适应学校生活。或者,让孩子多参加一些夏令营、团体活动、才艺班等,也可让他有机会与人接触、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