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出生到两岁以前,还是很乖很听话很聪明的。

但“好景不长”。两岁的时候,情况发生了变化,孩子的“主意”渐渐多了起来,遇事要自作主张,不大听大人的话了。要他往东,他偏朝西,“让他打狗他偏打鸡”,好像故意跟大人“对着干”。

1.人生的第一反抗期

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孩子从出生到成熟这十几年期间,要有两次“断乳”:第一次是在一岁半左右,可称作“生理的断奶”;第二次是在十四五岁左右,是要摆脱大人的束缚,可称作“心理的断乳”,由此便逐步走向独立和成熟。孩子到一岁半的时候,彻底“断奶”,他们开始自己进食,这就意味着孩子要逐步摆脱对母亲的依赖。由于此活动能力增强、活动空间的扩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主能力也在逐步增强,从完全依赖和依恋父母,变为对父母的依赖、依恋和摆脱、独立之间摇摆不定,并且逐渐向摆脱、独立靠拢。再加上孩子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喜欢尝试、爱表现自己等心理特征,他们常常故意做一些大人不大赞成的事。大人要是不干预,他做一会儿,觉得没什么意思,也就有可能自动地不做了;要是大人进行干预,他就没有可能非做不可。此时,孩子往往以反抗的形式,来表达自我意识和独立性。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生的第一反抗期”。由于孩子的个性不同,有的孩子反抗性激烈一些,有的则缓和一些。但在这个年龄阶段,都要有这种表现。所以说,这种现象是正常的。

2.淡然、平静的处理方式

孩子的这种表现,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必然现象,对孩子的成长发展也是有好处的,它有利于发展孩子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和自信心。家长应当正确认识,正确对待,不能一遇到这种情况就“发火”,甚至动手打孩子。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就训斥、打骂,不仅会伤害孩子的心灵,也会有意无意地阻碍孩子的身心正常发育。

孩子跟家长“对着干”,做家长不乐意、不高兴的事,有时候是为了表现自己的能力,有时是为了摆脱大人的束缚,有时候是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也有时候是为了把家长也“拉进”自己的活动之中去。遇到这种情况,家长惊慌失措,生气发火,粗暴地训斥,不仅不会发挥预期的作用,获得预期的效果,很有可能会促使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新奇有趣,越发激起他们再试一试的好奇心。比如,小孩子学会说话的时候,听到别人说脏话、骂人,他们也就跟着学,说脏话、骂人。其实,他们并不知道脏话、骂人的话真正含义,只是跟别人学着玩。如果家长听到了就发火、生气,他们看到家长那发火、生气的样子很好玩,就很可能还要继续说。假如家长采取淡然、平静的态度,加以教育和引导,孩子觉得没什么意思了,也就渐渐地不说脏话和骂人的话了。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