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诗歌中蕴含着多元化的审美价值:意境美、语言美、形象美、心灵美和结构美。它们能促进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语言能力的发展,并使孩子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在我们以往进行的语言领域教学研究中,重视了幼儿对作品的理解,但忽视了对于经典作品的鉴赏与学习。如何整合和梳理教材,挖掘诗歌教学的美育内涵,发挥其教育功能,让它成为幼儿园语言活动中傲然绽放的奇葩?现在,结合自己亲身实践的几个教育案例谈一谈当前幼儿园在诗化语言教学中是如何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

一、引导幼儿在观察景物中发现美

根据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诗化语言教学必须建立在幼儿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因此,在诗化语言教学之前,教师首先应根据所选定的诗文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进行实景观察,从大自然中或生活中得到美的启迪,并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积累一定的感性经验,使之,有感于大自然或日常生活的美而激发起幼儿学习、欣赏作品的兴趣和欲望。

例如:我在分析散文诗《多彩的风》时考虑到,幼儿感觉风的存在是一个难点,于是在组织活动之前,先带幼儿来到户外,让孩子们感受风吹在脸上的感觉,引导幼儿观察柳条随风摇摆的样子,观察天上的白云在风的作用下的变化,观察水盆中的水被风吹起的涟漪,观察风筝在空中飞翔的样子等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用心看着,尽情地与风嬉戏,沉浸在这自然的景物之中,发现、感受自然景物之美。

二、帮助幼儿在作品分析中提炼美

结合我班幼儿的语言发展状况及对《多彩的风》的理解,我将原诗进行了改编,浓墨重彩的渲染式描写使散文诗的画面感增强,凸显意境。原诗是这样写的:

吹过花园的风是红色的,红色的风吹得红花鲜艳夺目;

吹过果园的风是橙色的,橙色的风吹得橘子挂满枝头;

吹过菜地的风是黄色的,黄色的风吹得菜花一片金黄;

吹过竹林的风是青色的,青色的风吹得竹子青翠欲滴;

吹过麦地的风是绿色的,绿色的风吹得麦田碧波荡漾;

吹过海洋的风是蓝色的,蓝色的风吹得海洋蓝光闪烁;

吹过藤架的风是紫色的,紫色的风吹得紫藤花开怒放。

经过改编后的诗文:

风是什么颜色的?花园说:风是艳艳的,红红的风吹得花儿含苞待放;

风是什么颜色的?麦田说:风是黄橙橙的,黄黄的风吹得麦田一片金黄;

风是什么颜色的?竹林说:风是绿油油的,绿绿的风吹得竹叶青翠欲滴;

风是什么颜色的?大海说:风是蓝莹莹的,蓝蓝的风吹得鱼儿自由自在;

风是什么颜色的?小朋友说:风是暖洋洋的,暖洋洋的风吹得我们神采飞扬。

句式结构及诗文内容的改编,使作品浸透着浓浓的诗意,更贴近孩子的生活,易于幼儿理解。诗文语言清新优美,前四句分别以花园、麦田、竹林、大海4处拟人的情境描绘出大自然的和谐美妙,最后一句转向小朋友,体现了教育来源于生活并回归幼儿自身的生活之中,使主题升华,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

三、带领幼儿在适宜的导入方式中走进美

1、音乐导入式

根据作品的内容和题材及韵律,选择比较适宜的乐曲作为活动的开始,时间控制在一分钟左右,让幼儿在感受韵律美、旋律美的心境中,走进作品的意境。例如:在《摇篮》这一诗化语言活动中,教师选取舒伯特的“摇篮曲”为活动导入,在优美、温馨的精神环境中唤醒幼儿原有经验,引发幼儿丰富的联想与情感共鸣,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为了使幼儿更好的理解散文诗《多彩的风》的内容,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教师自己首先被作品优美的语言和巧妙的结构所陶醉,用自己从作品中体验到的难以言表的美和享受感染着幼儿,以班得瑞的《变幻之风》为导入充分调动幼儿原有经验,引发幼儿丰富的联想与情感共鸣,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欣赏《春姑娘的美》时,我用了一首圆舞曲风格的歌曲《春天在哪里》作为导入;在欣赏《假如我是一片雪花》时,我为孩子们演唱了歌曲《雪绒花》;在欣赏《春雨的色彩》时,我选用了钢琴曲《雨中漫步》。

2、情境导入式

“家” 是一首经典的散文诗,句式结构清晰,诗文内容也是孩子们日常熟悉的小动物,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兴趣需要。配合活动我精心准备了两幅背景图片,一幅是完整的森林背景图,可以在幼儿的头脑中留下完整的印象;另一幅是“天空、森林、草地、土地、河水、大海”六种景色的单张图片按顺序呈现,可以为幼儿按顺序完整地朗诵诗文提供帮助。结合图片,创设情境,一下子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欲望。

3、讨论导入式

我也常常围绕作品的主题提出问题,请幼儿思考。此时,幼儿常会想出许多有趣且有意义的答案,在欢快、热烈的交流中进入对作品的学习和理解状态,轻松、和谐的气氛会弥散于整个活动之中。例如在进行《秋姐姐写信》这一活动时,我会这样问孩子们:“你们知道小动物们是怎样过冬的吗?”“为什么到了秋天树叶就会飘落下来?”“秋姐姐会把信写给谁?”这样的问题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其开动脑筋,大胆表达,主动参与讨论。

四、启发幼儿在作品欣赏中领悟美

在《多彩的风》中,我精心设计朗诵方式、轻松的视听氛围,让孩子们在美感的画面中走进散文诗的意境,理解诗化语言的内容,想象语言的意境;激发孩子们喜爱、乐学的动机,并在师幼共同欣赏、游戏中让幼儿体验形容词的妙用运用,感悟大自然的美妙景象与情感的巧妙结合,以情动人。虽然诗歌以重复性的结构形式出现,但单句诗文内容较长,幼儿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含苞待放、青翠欲滴、神采飞扬”几个形容词在表现诗歌意境美上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其适宜贴切、运用巧妙之处需要在教师引领下帮助幼儿体会。于是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情境贴画式卷帘图谱强化诗化语言的画面感,调动幼儿生活经验,让幼儿在情感共鸣与审美享受中,带着自己的感受、体验、与经历融入诗化的意境,感悟诗化语言的韵味及主题意境。同时,为了突破难点让幼儿体验句式,通过创设游戏情景让幼儿进入道具 “风”中进行体验式朗诵,使幼儿仿佛身临其境,更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及几个形容词的巧妙运用,从而大胆朗诵,在体验式朗诵中抒发愉悦的情感,获得新的经验。

又如:散文诗《摇篮》诗歌《摇篮》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作者用清新的语言,描绘了四幅温馨宁静的图画,诗的前三段,分别把蓝天、大海、花园比作摇篮,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各睡其中,体现了大自然的和谐美妙,最后一段转向妈妈和宝宝,是主题的升华,会唤起幼儿对母亲爱的情感,使幼儿感受到亲情是多么美好。这首诗歌语言精练优美,抓住摇篮这一关键点,以重复性的结构形式,情景交融,展现了一幅大自然与人和谐共存的生活画面,从而含蓄地体现了诗歌隐含的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虽然诗歌以重复性的结构形式出现,但单句诗文内容较长,幼儿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飘、翻、吹、唱”几个动词在表现诗歌意境美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其适宜贴切、运用巧妙之处需要在教师引领下帮助幼儿体会。

为了突破难点让幼儿这种体验整齐的句式,重复的结构而形成的韵律感及美感,通过让幼儿进入四个摇篮中进行体验式朗诵这一环节,分解难点使幼儿更深切地感受诗歌宁静、温馨的意境及“飘、翻、吹、唱”几个动词的巧妙运用。最后在**部分,幼儿伴随背景音乐,来到“蓝天摇篮”、“花园摇篮”、“大海摇篮”、“妈妈的手中”,组成一幅和谐美妙的立体图。幼儿通过朗诵体验抒发感情的愉悦,获得新的经验。在整个欣赏过程中,幼儿从单纯的倾听,到图像可视倾听,再到配乐配图倾听,不断地从作品中获得审美愉悦和情感启迪,幼儿欣赏作品的过程中,理解了作品意图,也领会了散文意境之美。

总之,诗化语言教学,首先需要教师挖掘出作品所蕴含的内在美,并运用各种手段,让幼儿较深刻地领会作品内涵,感受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教师应做一个支持者,引导者,通过自身的情绪感染、肢体动作把情感传递给幼儿,使教师与幼儿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形成一条情感的纽带,互相影响,步步深入,让幼儿形成一种内心的视像共鸣,从而去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