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思路:

根据大班幼儿的特点,为了让幼儿对数的比较体现得更简洁、更直接,为了在大班数学活动中为推进幼小衔接而作一些探索,我特设计了本次活动,引导幼儿认识“>”和“<”。活动中,我根据“>”和“<”比较形象的特点和幼儿一起探讨,一起编儿歌,通过形象的语言、肢体表演的身体感知和有趣的游戏等方法引导孩子不断的去感知、操作、游戏,学习区别和运用两个符号,让幼儿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取新的数学知识,锻炼思维能力。

二活动目标:

1、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

2、根据>和<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儿歌和身体感知等活动,让幼儿记住这两个符号开口的方向。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锻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重点:

初步认识“>”和“<”,通过各种方式,让幼儿记住这两个符号开口的方向,理解不等式的含义。

四活动难点:

在感知、操作、游戏,学习区别和运用两个符号。

五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良好的数学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物质材料准备:课件(自制),数字卡片和符号卡片若干(一种操作材料;一种游戏用具);记录纸;笔;音乐(《我的朋友在哪里》等)

六活动过程:

一、以《苹果树》的猫咪老师请小朋友到聪明屋做客,放音乐,导入课题。

二、认识“>”。

(1)出示图片(图一),幼儿说出其数量,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5和3),并引导幼儿对这两个数字进行比较,说出5大3小。

(2)教师:我们可以在7和3之间放一个符号,这样大家一看就知道哪边的数字大,哪边的数字小。

(3)引导幼儿认识“>”。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表示前边的数字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的含义,说出“5大于3”。

三、认识“<”。

提问:如果把这两张图倒过来放,我们来看一看是怎样的?

(1)出示图片(图二),教师引导幼儿猜一猜、想一想把上图反放后,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1和4),引出“<”,重点观察“<”像是在向左弯腰,撅着屁股给小数瞧,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说出“2小于5”。

四、启发幼儿找出“>”和“<”的内在规律。

1、“>”和“<”都有一个开口,长的也差不多,我们怎样记住它们呢?你们有什么办法呢?小朋友们可以看一下,无论是“>”还是“<”,它们开口的方向都对着哪一个数?尖尖的小屁股对着哪一个数?

2、学习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五、学习运用符号。

1、看演示文稿,学念不等式:5﹥3;2﹤5等

1、幼儿人手一份数字(1——9),“>”和“<”一个。

2、教师提出要求,请幼儿摆出两个用大于号的不等式和两个用小于号的不等式,并记录下来。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游戏:学做“>”和“<”。

通过游戏进一步巩固幼儿在数的比较中正确运用“>”和“<”。

1、教师出示两个数字,请两名幼儿做数字,戴上数字胸饰,一名幼儿站在两个数字中间,运用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用身体姿势表演“>”或“<”,并请全体幼儿读出来。

2、全体幼儿参与游戏活动(幼儿三人一组合作),教师出示数字,请扮演数字的幼儿取好相应的数字,一名幼儿扮演大于号(小于号),表现数量关系,并一起念出声来。

3、放音乐走出教室,活动结束。

七教学反思:

一以幼儿熟悉的儿童节目入手,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通过观察、交流,让幼儿初步感受大于号的方向性和外形特征。

三结合上图观察、比较、交流,让幼儿初步感受小于号的方向性和外形特征。

四以比较的方式,运用语言、肢体动作等,引导幼儿进一步发现、感受大于号小于号的方向性与外形特征。

五通过课件学习和动手操作,使幼儿理解了符号的含义,并在数的比较中学习两个符号的运用,从中培养幼儿比较、判断的能力。

六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灵活运用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