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序列观念

要了解幼儿的序列观念,最方便的方法就是排序活动。提供给幼儿10根长短不一的木棒,其长度呈等差关系,请幼儿根据它们的长度,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排序。

幼儿完成任务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尝试错误”式的,即完全根据感知来进行排序。但由于木樟的数量较多,他的感知难以顾及如此复杂的差异,所以往往很难成功,或者只能将其中的部分木棒排序。 第二种方法我们称之为“有逻辑的方法”,即从所有木棒中找到一根最短的,把它排在最前面,然后再从剩下的木棒中找出一根最短的,排在第一根的后面……如此重复,直至完成排序的任务。我们之所以把这种方法称为“有逻辑的方法”,是因为它蕴含了这样一种逻辑关系:在一个序列中,每一个木棒都比它前面的长,同时比它后面的短。显然,第二种方法是比较高级的方法。

这里我们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很多教师在幼儿的排序活动中均把这种“有逻辑的方法”直接教给幼儿,对此,我们是不赞成的。因为幼儿即使学会了这种排序的方法,也不可能获得序列的逻辑观念,因为逻辑观念是不可教的。我们让幼儿进行排序活动,其目的是为幼儿提供获得数理逻辑经验的机会,而不是教给他排序的方法。笔者曾经目睹一名幼儿在成功进行长短排序之前经历了12次失败,而且每次只要有一点错误就全部推翻重来。殊不知,这一次次失败的经历,正是幼儿协调各种关系、积累数理逻辑经验的机会,是真正能够帮助他获得序列逻辑观念的经历。

由此,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补充测验,来进一步考察幼儿是否真的具备了序列逻辑观念。在前面的测试中,如果幼儿已经能用“有逻辑的方法”进行排序(不管是他自己发明的还是教师教授的),我们可以追加一个问题,即再拿出一根木棒,请他将这根木棒插到已经排好的序列中,试想幼儿会如何行动呢?

我们有可能看到两种情形:一种是将这根木棒放茌队伍中比划,直至找到某个位置,使得它前面的都比它短,后面的都比它长;另一种则是把前面已经排好的序列推倒重来,因为幼儿不知道如何将木棒插到已有的序列中。至于这两个现象背后的原因,我想应该不言自明了。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