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特别纠结“有偿家务”这件事:既想通过有偿机制让孩子了解挣钱需要付出劳动,让孩子懂得珍惜生活;又担心孩子习惯了被物质奖励推动,变得“唯利是图”,用金钱来衡量价值。我认为这是一件很灵活的事情,无偿和有偿都要有,而且关键点不在于付不付钱,还是在于父母对于孩子心态的把握、对于做家务给孩子的教育意义的把握上。

孩子帮忙做家务,家长该不该付给孩子一定零花钱?这个在西方家庭教育中普遍应用的教育方法,在中国却存在广泛争议。

金钱不能成为孩子做家务的诱饵

当孩子到了五六岁或稍大一些,家长就不要再包揽所有家务,而应该适当让孩子参与做些家事,比如收拾房间、浇花、倒垃圾、择菜、洗碗等。家长应移 {极鼓励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知道,做家务是每一个家庭成员的责任。如果孩子已经有了这些基本的认识,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如果能再帮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就可以得到零花钱。

家长让孩子帮助做家务,不能以减轻自己的负担为目的,不能以金钱做诱饵,最重要的还是锻炼孩子的劳动能力,培养他们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感,让他们体会帮助别人的喜悦感。

有一个妈妈平时对孩子凡事包办,造成他任何家务活都不会做,也不愿做。参加家长培训后,她知道这样不好,就想用零花钱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于是,她把所有家务活都明码标价,收拾桌子刷碗、洗某都定好不同的价格,孩子干什么活就给多少钱。

这样一来,孩子虽然乐意做家务了,可是挑三拣四,只做自己认为性价比合理的几种,并提议给其他定价“不合理”的家务活涨价。更让她始料不及的是,从那以后,让他做什么都要先问价钱,请他帮忙接个快递也要钱,去爷爷奶奶家时帮忙递一下老花镜都要钱。

孩子帮忙做家务,家长当然可以给一定酬劳,但这种教育必须得法,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妈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她给零花钱的方式是简单又随意的,完全用利益去驱动孩子的行为。家长和孩子毕竟不是雇佣关系,让孩子有偿做家务有很多门道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