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少儿形体调查资料显示,背部异常者(驼背、弓背)占9.5%,胸部异常者(鸡胸、漏斗胸、胸廓扁平)占8%,腿部异常者(O形、X形腿)占10%,上肢不直者占7.4%,肩部异常者(耸肩、斜肩)占12%。加起来,总的形体异常率竟然达到40%以上。

    这些异常不仅影响外形,甚至可能直接造成胸腔窄小,使心肺发育在空间上受到压迫,导致呼吸、循环、消化系统机能障碍,进而影响整个生理系统的健康发展。

    完美的体形是如此的重要,那么该如何去打造呢?

    衡量体形三把尺

    一把尺子是“年龄与身高”,第二把尺子是“年龄与体重”。这两把尺子家长都较为熟悉:量一量身高,称一称体重,再将量得的数字与儿童发育表上的标准对照,没有大的差异,便认定自己的孩子没什么问题了。

    年龄与身高

    年龄(岁) 男孩身高范围(cm) 女孩身高范围(cm)

    2 80.9-94.4 79.3-93

    3 87.3-102.5 86.4-101.7

    4 94.4-111.5 93-109.1

    5 100.7-119.1 95-117.2

    6 106.4-125.8 104.8-124.5

    年龄与体重

    年龄(岁) 男孩体重范围(kg) 女孩体重范围(kg)

    2 9.9-15.4 9.4-14.5

    3 11.6-17.7 11.1-17.1

    4 12.9-20.8 12.6-20.7

    5 14.4-23.5 13.8-23.2

    6 16-26.6 15-26.2

    然而事实却是,仅靠这两把尺子“量”出来的孩子体形不一定健美。举个例子,一个3岁女童,其身高与体重都在正常范围内,可身材并不匀称,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小胖墩。原来,女孩的身高属于正常范围的最低值,体重却在正常范围的最高档,最低与最高的差别所造成的缺点便在体型上显露了出来。

    有鉴于此,科学家引进了第三把尺子,就是“身高与体重”,即相应于孩子某一身高应有的体重范围。

    身高与体重(男孩)

    身高(cm) 体重范围(kg)

    88 10.5-15.7

    95 11.9-17.4

    105 14.2-20.4

    110 15.4-22.2

    120 18.5-27.1

    身高与体重(女孩)

    身高(cm) 体重范围(kg)

    85 9.7-13.4

    95 11.8-15.9

    100 13.1-17.4

    110 15-22.2

    115 16.5-24.3

    孩子胖瘦要适度

    家长大多担心孩子消瘦,而喜欢孩子胖一点,尤其是孩子幼年时。其实,肥胖并非好事,不仅妨碍形体健美,更重要的是损害健康,成为孳生高血压、糖尿病乃至心脑血管病的“土壤”。孩子胖瘦要适度,适度就是美。

    要减胖,切忌套用成人的饥饿疗法或药物减肥法等,调整生活方式是最有效的办法。如:合理调配孩子的膳食;放慢进餐速度,细嚼慢咽;控制好零食;睡足睡好;加强运动。具体可见《孩子》杂志2001年12月号《儿童肥胖后患多》。

    至于“豆芽型”孩子,则应设法增加其体重,如采用中西医办法增强脾胃功能,激发其食欲,并适当多安排一些热量稍高的食品,如肉类、蛋类、海产品等,力争让孩子强壮起来。具体方法可见《孩子》杂志2002年7月号《让“豆芽菜”儿童强壮起来》。

    “揠苗助长”招恶果

    调查资料表明,部分孩子的形体异常(如脊柱、下肢畸形等)源自于父母的“揠苗助长”。

    孩子的动作发育有一定的客观规律,硬要让孩子比别人快、比别人能,做超越其发育规律的运动,势必造成骨骼弯曲而形成种种畸形。比如,过早让孩子坐,则上半身体重可能压弯脊,导致脊柱前凸、后凸或侧弯,俗称驼背;过早让孩子站立或学步,致使全身的重量压在两条腿上,两条腿就可能因不堪重负而弯曲,向内弯则两膝关节接近,形成X型腿;向外弯则两膝关节不能并拢,O型腿就出现了。该坐的时候自然就会坐,能走的时候自然就能走,父母不可对孩子的生长操之过急,犯“揠苗助长”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