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多少家长感觉自从有了孩子后,突然发现要学的东西有好多,自己什么都不会......

我们当中有部分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初中甚至小学都没毕业的也很常见。遇到孩子写作业向我们提问时一般都很抓狂,一般我们都会回答“让你上课不好好听讲,明天去学校问老师去”“问你爸(妈)去!”,其实当时的内心世界是这样的,“我都没上过几年学,你问我我也不知道啊......”

家长学历和孩子教育成正比吗?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爱打洞”。当真,学历低就不能教好孩子吗?学历越高教育出的孩子就越优秀吗?

>>>有些人认为学历很重要——

@萌猫:优秀的父母更容易教育出优秀的孩子,熏陶和陪伴是至关重要的。有些差生不是天生比别人笨,只是没人教。

@哒哒:学历低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可能不会这么优秀,孩子课程的有些问题他们可能答不上来,这样就和学历高的父母拉开了差距。

>>>有些人认为学历神马的都是浮云——

@咔咔:都说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话一点也没错。但是学历高低并非衡量家长的唯一标准。也有一些高学历的家长,回到家就手机不离手,对孩子不管不问,这样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能好到哪里去?

@yinyinyin:博士只是学历,很多只是会读书而已。教育孩子,不仅仅是会读书,更要教孩子人情世故,为人处世,解决问题的能力。

@木木他:有很多高学历的父母,也是一身坏习惯,这样是没办法给孩子带来正能量。但是如果父母学历高,又有耐心,又懂教育方法,那孩子真的就幸运了,想不成才都难。

>>>研究发现——

Pew Research Center 在 2015 年对近 2000 名美国学龄儿童家长进了调查,调查发现:高学历父母对子女教育的参与度更高。他们注意培养子女的兴趣爱好(如:芭蕾、足球等),投入大量时间教孩子阅读,并更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时,他们采取更温和的教育方式,较少体罚孩子。

其实我们根本不用这么多担心,教育孩子不一定非要有高等的学历,很多有文化的家庭教出来的也不全是优秀的孩子。我们作为父母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下面分享几条建议供大家参考。

对孩子不要吝啬夸奖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这话虽说有些绝对并一直以来争议不少,但在有些时候还是有些道理的。正确的鼓励方式能有效的让孩子树立起自信心和成就感,但怎么夸,夸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式夸就需要我们仔细琢磨了。

小明是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放学后回到家后看到妈妈还在厨房做饭,便决定先做完作业再吃饭。当小明做完作业后,他的爸爸也下班回来了,小明连忙拿着做好的作业去让爸爸检查。爸爸大致扫了两眼说道“嗯,差不多都对了,去看看妈妈做好了饭没有”小明很不满意,因为他感觉到爸爸在敷衍他,于是他拿着作业去找妈妈“妈妈你再帮我看看,都对了吗?”妈妈擦了擦手并认真的看了一遍后说道“今天的字写的很认真呀,不错都做对了,今天有进步呢”听完妈妈的话小明很高兴,欢快的去收拾书桌了。从那以后小明慢慢的就不再找爸爸检查作业了,有什么事都爱找妈妈了。

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没有人喜欢被敷衍,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

有些家长担心一味的夸奖会把孩子“夸废”,以上述故事为例。故事中的妈妈对孩子说了“今天有进步”并夸赞了孩子写作业认真字体工整,但并没有要求“明天要比今天进步一点”那么孩子就有可能会骄傲自满,觉得既然有进步并得到夸奖就可以了。所以我们要在孩子现阶段有进步时,既夸奖也要树立下一个目标,并不断循环这个过程。

积极的和老师互动

有很多家长和老师见面的机会仅限于家长会的时候,或者孩子犯错时被“请家长”。

不和老师联系我们就很难掌握孩子在学校里的真实情况,也不能根据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制定我们的教育计划。但是现在我们很多的老师都会建各种的手机“群”,向家长通报孩子的日常或是布置家庭作业。虽说总归不如面谈的好,但这无疑是给没有时间去学校,向老师了解情况的家长们提供了一条更加方便的道·。

我们不要吝啬自己的休息时间,向老师们讨教一些问题、了解自家孩子的情况并不丢人。但我还是提倡亲自去学校向老师了解,因为在你的休息时间向老师提问时,老师们也在休息。

优化教育过程来达到目的

我们都知道要给孩子划定“禁区”,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孩子小的时候好教育,我们制定的规矩一般很容易会遵守。那么孩子大了呢,到了孩子尝试反抗并勇于说“不”的时候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在孩子小时候,我们的教育方式就决定了他长大后的样子。

一天春节带孩子回爷爷奶奶家,在看电视时我剥了个橘子,孩子看我在剥橘子便站在跟前等着。等我剥完就给她一瓣,我说去给爷爷吃。因为孩子跟老人比较陌生她就不想去,这时我就说你要不给爷爷吃,后面这一整个就都不给你吃。孩子正在犹豫期间姑姑过来了,拉着小手说“走吧姑姑带你去”孩子便跟过去递给爷爷一瓣,爷爷很高兴亲了她一口。然后我又给她一瓣,我说给奶奶送去。然后是姑姑,最后是爸爸。剩最后一瓣的时候,我给了她,她把这一瓣塞到了我嘴里。我也很高兴并说“你真乖”,然后又剥了一整个的橘子给了她。

以这个故事为例,过程中先是以“整个橘子”为诱惑,然后每一瓣对应长辈顺序分发,最后再以“整个橘子”为奖励。既让孩子得了好处有了家庭意识,也懂得了分享不能自私。

孩子想吃汉堡,你严厉的说不让吃,远不如定一个目标,让他达到后三天吃一次或一周放开吃一次要好。家长们的教育目的基本都大致相同,但采取的方式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的后果。

父母也是一种职业,说简单很简单,说难也很难。愿我们共同成长,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