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提及的体温,指的是体表温度。为能较准确反映体内温度,通常测量体表腔温度,可通过外耳道测温或通过腋窝测温。当体温>38.5℃,应服退热药物。

有时会测量口腔内、肛门内温度。这些部位温度更接近体内温度。体内温度稍高于体表温度,所以口温或肛温超过39℃需要服用退热药物。

孩子发热时,家长不要太纠结哪种体温计更加准确。实际上,测量方式决定体温计的准确程度。若测定腋温,腋窝必须形成封闭的小空间,将体温计置于小空间内才可获得准确体温。若使用耳温计,探头必须将外耳道完全封闭,才能获得准确耳温。肛温测定较为准确,是因为密闭性好,但不方便常规家中使用。

根据婴幼儿的特点,兼顾快速、准确、安全等因素,在家庭中最为简易的方式还是建议使用耳温枪式温度计。测量前,家长轻轻向外拉直孩子的耳廓,将体温枪全部阻塞外耳道,再开启测量。如果测量温度超过38.5℃,就要给孩子服用退热药物。

发热是位于大脑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上调所致。虽然一天内正常人体的体温会有少许波动,但是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会通过增加机体的散热或产热来试图将正常人体温调控于37℃左右。

当病菌(包括预防接种的疫苗在内)侵犯人体后,人体为了对抗病菌的侵袭,会动用一些防御机制,比如具有杀菌作用的白细胞、淋巴细胞等等。动用人体防御机制的启动信号中,发热就是最为主要的一项。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上调控制体温的水平,导致发热。

发热是人体对抗病原菌的生理抵抗过程,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对待发热,不应仅关注于体温。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比如呼吸道疾病,感冒、扁桃体炎、肺炎等;消化道疾病,急性胃肠炎、腹泻等;出疹性疾病,幼儿急疹、水痘等。这些都可能引起发热,重要的是,要在医生指导下,寻找发热原因,正确对待。同时将体温控制于38.5℃以下,避免高热惊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