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一家三代人围着他(她)一个人转,倍受大人的关爱。这些刚从家庭小圈子中走出来的小班幼儿,同伴之间的交往能力还很差,他们害怕上幼儿园,一段时间不能适应集体生活。有的幼儿在家独自惯了,胆小,不愿意或不善于与同伴交往,碰到不如意的事就掉眼泪;有的则因为在家中霸道惯了,常以“自我为中心”,在与同伴的交往中经常发生冲突,想做的一定要做,想要的玩具一定要抢到手。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小班幼儿与同伴友好交往的能力和群体意识,为幼儿创设友好交往的环境,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是小班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加强平等和谐的师幼互动,激发幼儿交往的积极情绪

《纲要》指出:“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小班幼儿刚从家庭和父母怀抱中走出来,在他们身上普遍存在不和群、不善与人交往、不会合作等现象,此时,需要教师主动与幼儿交流,用热情的态度照料幼儿,与幼儿在情感上、认识上达成一致,建立朋友关系。如:对于胆小、内向的幼儿,老师经常亲切、温和地与之交流,鼓励他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让他在宽容、友爱中拥有自信,产生交往的愿望。对于班级中爱插嘴、习惯差的幼儿,也做到努力理解他们的感受,不是一概而论,加以制止、训斥,扼杀他们刚刚萌生的交往欲望。集体中涉及到孩子们的问题,则多倾听他们的意见,让他们体验和睦平等的愉悦,而不是老师说了算,冷却了幼儿的交往热情。

二、创设良好、愉快的活动环境,激发幼儿的交往动机

? 幼儿园是幼儿集体生活的地方,我们利用各种资源,积极为幼儿创设交往的环境,使他们在这一大环境中树立交往的意识,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一般的同伴交往和具体的同伴冲突是儿童发展社会视角转换能力的必要条件,是使儿童摆脱自我中心主义的前提。”可见,同伴交往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形式,是儿童学习社会交往的初始阶段。因此,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我们渗透相互交往的环节,尽可能多地给幼儿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条件和机会。如设计“马路上的车辆”这一主题活动,我们鼓励幼儿去收集各种车子的图片、玩具车,在活动室里开了一个汽车展,鼓励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带来的车子,鼓励他们交换着玩,然后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在看看、玩玩、讲讲中丰富对车子的认识,同时也使幼儿之间建立起平等友好的关系,学会了交往、分享和合作,体验到交往的乐趣。

三、在游戏活动中因势利导,帮助幼儿获得与人交往的积极体验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所喜爱的活动,小班幼儿尤其喜欢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容易获得积极的情感经验,通过精心构思、周密组织形式多样的游

戏活动,能充分培养幼儿的语言交往和角色交往能力。在区角活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自己的或与同伴的共同活动,把感兴趣的事情反映出来,从中学会共处、学会合作。如在建构游戏中,我们着重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让幼儿在建构的同时,促进相互交往,共同和的能力。在音乐游戏“找朋友”中,我们让幼儿边找朋友边对朋友进行积极评价,使双方相互了解,增进友谊;还如在角色游戏、娃娃家、理发店、小超市中,鼓励幼儿自己协商分配角色,在活动中幼儿自由交往,自我协调。在这样的时间、空间里,幼儿可以和自己活动区的小朋友进行交往,也可以和其他活动区的小朋友进行交往,还经常和老师交往。幼儿交往时的角色身份也在不断自由变化,一会儿是“妈妈”与“孩子”的交往,一会儿是“营业员”与“顾客”的交往,充分调动了幼儿交往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也使幼儿从中掌握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逐步摆脱“自我中心”的意识,在游戏中体验到了好朋友一起玩的快乐,逐渐学会了合作、谦让、互换、妥协等协调同伴关系的技能。

四、组织多种形式的交往活动,提高幼儿交往能力

孩子的交往能力是在不断的交往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利用一切机会,努力给幼儿提供全方位的社会生活,逐步帮助幼儿扩大交往范围。给幼儿提供积极表现自己交往意愿的机会,使幼儿从中提高认识能力和交往能力,逐渐从个体化向社会化发展。?

1、开展跨班、跨年龄段的混龄活动,让幼儿在陌生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我们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开展了“跨班互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混龄活动形式多样,如各区域活动,户外体育活动,有计划的主题活动等,幼儿在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和伙伴的过程中,表现出稳定的活动兴趣,平和而自然的交往方式,活动效率明显提升,自主活动特点有了显著增强。在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幼儿进行大中小混龄活动,帮助幼儿积累交往经验,获得多种交往体验。如开学时,组织幼儿进行“和哥哥姐姐一起玩”的大带小活动,鼓励大班幼儿带小班的弟弟妹妹认识幼儿园,了解幼儿园生活。十月份组织小中大幼儿进行“快乐串串串”的混龄活动,通过和哥哥姐姐一起商量制作水果串,使幼儿相互熟悉了新朋友的姓名,喜好,扩大了幼儿的朋友圈,也使幼儿在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交往的过程中,不断掌握和提高交往的技能。?

2、家园互动,培养幼儿交往的良好习惯?

苏霍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过程,教师只有争取家长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我们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专栏等做好家长工作,帮助家长认识培养孩子交往的良好习惯与能力的重要性,组织家长共同参与研究活动,使其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的,达到同步教育的目的。例:要求家长给孩子适当的说话机会,适适当让他们参与成人的议论;涉及到孩子的问题,可听听孩子的意见,并可启发他们观察参与大人间的交往,如家中来客人,要让孩子接待、让座、端茶、说话;有意识地让孩子做需交往的事,如买东西、借东西等;经常带孩子外出作客、游戏等,增加交往的机会。

3、开展多种社交活动,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学习交往

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园教育,应该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幼儿社会化的过程。因此,我们重视幼儿社会行为交往的发展,带领幼儿进入社会,鼓励幼儿大胆的与人交往。如:远足活动时,有意识地鼓励平时胆小的幼儿去向农民伯伯了解看到的农作物;到“敬老院”进行参观时,鼓励幼儿向爷爷奶奶问好,了解爷爷奶奶的名字、岁数等,培养幼儿的敬老精神;我们还带幼儿到附近超市进行实践活动,鼓励幼儿去向售货员说明想买的东西,买好后会说:“谢谢!再见!”在这些社交场境中,既培养了幼儿的独立性,敢作敢为的精神,又增进了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

总之,小班这一时期是儿童学习交往技能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因势利导,为孩子提供各种环境和机会,为家长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指导,使孩子的社会交往正常的发生、发展,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学会表现自己,理解他人,相互沟通,建立友谊。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掌握规则、学会合作、学会解决矛盾和提高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当然,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途径还有很多很多,比如说利用幼儿能力互补、讨论话题、幼儿讲悄悄话等等,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观察,去发现,创造一个广阔的交往空间,让幼儿自由飞翔。让我们用爱、用心走入幼儿的心灵,和幼儿做真正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