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假期期间,和宝宝一起外出要娃儿有良好的社交表现,比如见面主动打招呼、大人聊天时他们能听着,或者和同来的其它小伙伴们打成一片不需要我们操心,可能还是很不容易滴,知道如何应对可能遇到的“糟糕”情况,我们才不会感到焦虑。今天总结了一下到处会友时遇到的情况以及经验,分享一下。

01

孩子打不打招呼,

都请自然轻松一点

带着娃见朋友,第一件事就是相互寒暄,布置给小朋友的寒暄当然也是简化版的,叫声“阿姨好/叔叔好”就行。不过很多小朋友就是惜字如金,怎么劝也不开口,而且越跟他说“快叫啊”小嘴就闭得越紧。OK三岁之前,就是这样的,直到现在偶尔也会这样,叫或不叫取决于他的心情,有时哪怕是已经比较熟悉的人,他会盯着看半天,好像有什么心里活动,但就是不肯叫出口。

虽然这样的时刻是略尴尬的,但是理解小娃的社交意识就不会在意了。四岁前的孩子虽然有了一定社交意识,但总的来说还是以自我需求为中心的社交意愿,而对于礼仪,他们并没有建立明确的因果联系,也就是他们还不能理解打不打招呼所关乎的人情、情面,他们叫或不叫,基本取决于他们是否愿意在当下的情况听从爸妈的要求。如果碰上心情好、或者所处的阶段正好比较乖顺不叛逆,那当然会叫啦。

然而,比起所谓的尴尬,最可怕是很多爸妈会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加上一句看似解释的话:“这孩子就是内向/任性。”这句话有时是在推卸责任,为了让朋友不认为是自己的教养问题;有时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开脱,让朋友觉得孩子不是嘴笨。无论如何,这样的话一出来,就打击到孩子了。

其实孩子在惹了大人不高兴时自己心里是非常清楚的,这时他已经知道自己“闯祸”了,在接下来大人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对他来说是影响深远的。如果这时我们给出一个负面的评价、指责甚至只是一脸不满意,这些都会烙在孩子的心头,让他们更加自卑和胆小,并且可能会连带着讨厌这件事。

说白了,让一个还没有社交意识的孩子打招呼,不过是大人自己的面子所在,也没有哪个大人会和一个不到三四岁的小孩子计较,觉得没有被叫一声就没面子了。

实操性建议

1、提前和娃儿沟通好:“一会我们要见到叔叔/阿姨,他们是妈妈的好朋友,你见到他们要叫一下好吗,这样他们会很高兴哒。”

2、如果已经沟通过了,见了面却还是紧闭双口,也没关系,提示到第三次时还不叫,可以由你代为叫一下“叔叔/阿姨好,我是XXX”,这样也是很体面的。就此绕过的做法不是很可取,因为是在浪费了一个做示范的大好机会。

3、如果你实在很看重亲朋好友的评价,觉得孩子没有开口叫他们是不听话的表现,得要给他们一个合理的解释,那你可以这样说:“哦,我家宝贝比较慢热,其实他放开了很热情的。”之所以用“慢热”这个词,是因为“慢热”更加中性,是在说某一个特点而不是性格,标签感也没有那么重。当然最好还是不要在别人的面前去作任何关于孩子的评价,这多少都是有不尊重的感觉的。

02

别指望4岁之内的孩子和小伙伴玩

不需要大人在场

OK从两岁开始我就经常带着他去和同龄的小伙伴一起玩耍聚会,不过如果要寄希望于小伙伴们能够一起玩得很嗨,妈妈团们尽可以爽爽地葛优瘫或者天南地北地聊天,那就错了。两岁半之前的小娃儿还没有社交意识,丢在一起玩,基本不会有合作、分工,只会有抢玩具、打闹、找妈妈。

下面这张图就是OK两岁半时和另外三个同龄小伙伴的聚会,最好的状态也只不过是各玩各的没有哭天喊地的找妈妈。

虽然到了现在三岁多这个年龄,社交能力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语言表述也清晰了很多,不过直到现在仍然不太能够独立和小伙伴玩上超过十分钟,玩的过程中仍然需要我在场时不时照看一下。

上周一个比他大三个月的小哥哥来家里玩,他盛情地拿出小厨房过家家游戏,这是他最近的最爱,原本还幻想着两个小家伙可以你做饭我吃饭,可还是每几分钟就起一次冲突,比如他们总是会相互模仿,一个要烧菜了,另一个也一定要烧,绝不愿意等待,这就会面临争抢。他们还不太会主动协调,比如说:“不如这样,你先玩这个,那个由我来做…”

但俩娃也会有甜蜜时刻,比如图中的这会儿,他们烧好了菜,准备共进晚餐。

OK的性格不算是很硬的,他也不会一定要争夺胜利,但有时候心里实在想玩,就会寻求大人的帮忙,“哥哥不让我玩”。言下之意,你能不能帮我说说。于是此时,我就得顾及一下,这个时候是鼓励并且教会他和小伙伴沟通和商量的最好时机!

幼儿之间的交往,最初的是平行游戏,就是在一起,但各玩各的。这之后才会发展到交互游戏。一般来说,娃在两岁半到三岁半这个阶段,才会真的喜欢和玩伴一起玩,很多男孩要到4岁以后才会有好朋友。

另外还有些小朋友,最初喜欢看别人玩,自己不参与。这是他们先天性格所致,不是缺点问题。所以妈妈们不焦虑哦,对他们而言,即便只是看着也是一种参与。

实操性建议

1、如果宝宝还不到两岁,或者语言能力还不是很强,带娃出去会友最好是爸妈一同出动,这样至少可以轮流管一下孩子,比如孩子闹了,至少可以一个人在席另一个人带娃出去转悠一下,毕竟两岁前的小娃是不会喜欢看着大人聊天的,总得有个人专门负责逗逗他。出门时多带些玩具、小零食之类的,好在娃儿烦燥时舒缓一下。

2、如果宝宝超过两岁了,但平时在家比较多,交际面比较窄,还有些小朋友比较害羞内向,爸妈还是要耐心一点,当是给小朋友多一次社交的机会,而不要一心盼着孩子可以自己玩。

3、如果一起玩的有一些年龄大些的孩子,也可能会带动着小的一起玩下,但更要注意安全问题,因为孩子如果真的冲突起来下手真的没轻没重。无论如何爸妈都应该保持观察,帮助娃儿进入小朋友的玩乐中,而不是推着他进入,如果娃儿表现出想黏着妈妈,一定让他尽管黏着,或许本身平时的陪伴就比较缺,娃儿更希望用这个时间往亲情的瓶子里不断注水呢。

03

娃在饭局上坐不住很正常,

别太强求孩子

带娃儿参加饭局也是件挺挑战的事,即便对于有社交意识的三岁后的娃儿来说,什么饭桌礼仪一类的都不是他世界里的事,一桌的美食对于小吃货来说可能会持续长一些时间的兴奋感,但只要小肚子吃饱饱了,一旦觉得无聊了,分分钟就要从餐椅上爬出来下座。

对于两岁以下的小娃,他们还处在手部敏感期,探索欲望特别强,一落座就要把餐桌上的餐具、牙签等,只要他所能触及的所有东西都摸一遍,等上菜了,面前的菜也绝对逃不过他的小魔爪。所以通常小娃手臂可够着活动半径范围内需要清空的,不能给他们任何下手的机会。

一桌的美食、爸妈的在场管不住没有耐心的小娃是非常非常正常的,不要太强求他。

实操性建议

1、让娃有参与感。饭局上如果大家会有相互敬酒,把娃儿加入进来,多给他敬敬酒(当然杯子里是水或饮料),对于两岁以上的娃儿会很受用,存在感大大增强。

2、自带些小甜食(当然量是严格控制的,只是偶尔,并且小量),甜食会增加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把这些小甜食发给在坐的大人,和他一起吃,娃儿就不太会要离开座位。

3、捎上一些小绘本或者可以画画的餐垫,OK是很吃这套的,尤其是到了涂涂抹抹的年纪,他就很愿意在餐垫上涂一下,然后很嗨。餐垫回头用湿巾纸一擦就OK了,这种也蛮方便的。

4、实在坐不住的时候,偶尔借助一下电子产品也是OK哒(当然是1岁半以后哈)。有时我带着OK和朋友聚餐,如果一定要聊些什么而OK实在坐不住,我就让他玩会儿手机上的“cut the rope”,也算是益智时间啦,时间不会太长就没问题。

5、带上婴儿车,如果碰上中午吃完饭可能正好是娃的午睡点,犯困的娃是最难伺候的,与其和他斗争,不如把他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