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琴童学习条件及环境都比较好,大多数孩子能够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全力相助。但是,由于许多现实的原因,其中包括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以及不恰当的教学方法 和练习方法,致使部分学生容易患有两种病症,一种是“营养不良症”,另一种是“消化不良症”。这是应该引起老师和家长们充分注意的。

有些孩子的接受能力很快,开始学琴不久就能拉一些简易的小曲子,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可以参加考级,因此,家长和指导教师往往容易忽视孩子的基础训练,造成了 学琴中的“营养不良”,并在日后的学习及演奏中逐渐被显现出来。具体表现是,每当在乐曲中碰到快速乐句或高把位音区时,手指便不再听话,换把时也不流畅, 音准就更没有把握了。究其原因,正是因为缺少了基础训练这一项必不可缺的“营养”。不认真练习音阶将会直接影响手指机能的提高,降低落指的准确率;不重视 教程练习曲则会导致许多演奏技法被忽略,许多演奏手段被疏漏,以至在一些协奏曲或技巧性乐曲中碰到双音拉不准,碰到跳弓弹不起来,碰到连顿弓则会拉成一锅 粥……等等,直接影响大的、完整作品的演奏。还有一个原因是,从《开塞》到《克莱策尔》等教程中,那些为打好坚实的基本功而有针对性地安排的技术性练习多 半被省略掉了。对于这种症状,只要学生的演奏状态基本是好的,并且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指导教师应尽快对其进行“调理”,除了在演奏技法上有针对性地加强 “营养”外,同时还要重视音乐知识和音乐素养的积累,使一些有能力的孩子真正能够茁壮成长。

还有一些家长急于让孩子应付考级、当特长生、比赛、获奖,虽说这些都是好事,但是,家长们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孩子的实际能力,只顾及眼前名利。单纯追求进 度,不断给指导老师提出一些不尽合理的要求,致使有些学生的演奏出现了很多问题,音准不严格,节奏不准确.许多谱面上的技术难点都没有经过认真刻苦的练习 去加以解决。这样,老毛病依然存在,新问题不断增加,结果就形成了“消化不良”的状态。家长们必须懂得,学琴之路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踏踏实实、循序渐进、 认真刻苦地练习,才有可能通往成功。

“消化不良症”的病因就是盲目加深程度,它比起“营养不良症”似乎更严重些,往往会造成琴童的演奏水平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针对这种情况,只有根据学生实 际需要“少食、细嚼、慢咽”。老师和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在练琴时学会用心、动脑的良好习惯,在时间少、课业多的紧张状况下,有效利用时间,取得高效收获。

以上两种情况都属于学琴过程中的常见病症,愿更多的家长配合老师,对孩子细致观察,及时调理,使他们真正能够在学习音乐的正确认识和引导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