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扮演的有趣历程

1、“假装”渐渐与现实分离

起初,婴儿只是利用现实物体――如用玩具电话假装打电话,用奶瓶来假装喝水;到两岁左右,他会使用一些现实程度小的玩具,如用木块当作电话,而且行为更频繁。不久以后,宝宝就知道利用身体的一部分来代表物体,例如用一个手指代表一把牙刷;3岁以后,即使在没有任何现实条件支持下,宝宝对物体和事情的想像方面的表现也非常棒。

意义:由于游戏的“象征物”不再紧密地与它所指向的物体的使用功能相配对,这表明宝宝的想像力开始萌发,对事物的描述变得更灵活了。

2、假装对象不再是自己

当假装第一次出现时,它是直接指向宝宝自己的。如宝宝模仿妈妈假装给自己喂饭、洗脸。不久以后,假装行为就开始转为指向其他物体了,如给洋娃娃喂饭。大约3岁时,宝宝摇身一变成了“幕后策划人”,身边的物体成为有用的替代,他会用玩具娃娃父母来喂玩具娃娃宝宝。

意义:这一发展次序说明,宝宝已经认识到角色扮演活动的代理者和接受者能独立于自己而存在。“假装”行为逐渐显示了宝宝“非自我为中心”的活动能力,正是这种能力使得成人与宝宝互相有意义的交流成为可能。

3、假装游戏越来越复杂

例如,在“假装”行为刚刚出现的时候,婴儿要表现喝水,他会端起杯子就往嘴边凑,而不会将倒水、喝水的动作结合起来。但过一段时间之后(2岁半左右),他就会将倒水、喝水甚至喝过之后的满足感表现得活灵活现。这就意味着,他学会“协调”了,一旦具备了这种能力,在游戏中,宝宝就会和其他人“协调”分工,做角色扮演了。到四五岁时,宝宝之间能协商建立游戏主题,在一个精心策划的游戏中创造并扮演很多角色,同时表现出他们对故事发生、发展线索的出色理解。听听他们在共同创造一个想像世界时的陈述:“你假装是宇航员,我假装在操纵控制塔”、“等等,我必须建立太空船”,多么娴熟老练!

意义:在复杂的社会性游戏中,宝宝对周围世界的理解并不仅仅停留在“描述”阶段,而是全心投入到“参与性”的活动中来,试图影响并控制周围的世界。在这种虚幻的、“假装”的交流中,宝宝能够理解、判断和思考自己和伙伴离奇的描述,这说明他已经学会推断别人的思维,判断推理的逻辑能力正在悄悄萌芽。

角色扮演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体验各种感情

宝宝在角色扮演中能够体验到各种角色内心的情感。时而扮做宇航员,时而扮做小动物,时而安排情节的继续发展,其内心情感的跨度是惊人的。同时,角色扮演还可以宣泄焦虑、压抑的坏心情。

熟悉社会角色

宝宝常会扮演家庭场面和经常看见的职业人员――如扮做爸爸妈妈、医生、商人、警察、消防员等等。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帮助宝宝了解各职业的基本特征,而且有助于宝宝洞察自己和周围世界间的联系。

有助于提高社会认知和社会能力

那些花更多时间在社会性游戏中的宝宝,一般在智力发展方面要更超前,能更好地理解别人的感受,社会适应能力更好。“假装”还能加强多种智力能力,包括记忆、语言、逻辑推理、想像和创新以及对自己思想的反映能力和应用另一观点的能力。

还犹豫什么,快快认真地投入到宝宝认真而热情的“假装”游戏中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