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在家长的宠爱下,任性顽皮,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有的孩子以此作为一种资本,呈现出明显的暴力倾向,这就不能不引起家长和社会的注意了。我在一辆公共汽车上看到一个约有9岁大的孩子,一位戴眼镜的中年人不小心踩了他一脚,没等那中年人说声抱歉,孩子就一拳砸破了那人的鼻子。中年人捂着满是鲜血的鼻子申辩了几句,那孩子傲慢地说:“下次坐车不长眼,老子灭了你!”乘客被这情景震惊了,纷纷批评那孩子,可那孩子根本听不进,若无其事的下了车。

  为什么孩子这么幼小就有这么大的暴力倾向呢?其实,每个人都有潜在的暴力倾向,就像人被激怒了后就会自然而然要反抗和还击,不愿意被动挨打一样,它是与生俱来的。但有一种情况是,暴力在一个孩子身上明显成为了一种作风,在处理事件的时候,大多以“暴力”开路。我们看到,大部分孩子的暴力倾向来自父母。因为父母常常以暴力方式惩罚孩子,或在闹意见时使用暴力,孩子就有样学样。这一点你要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暴力倾向严重的家庭,孩子攻击别人的可能性要大得多。而比较温和的家庭,孩子很少有暴力行为。 如何防止孩子有暴力倾向?这是我们家长必须关注的问题,在这里我介绍几种预防孩子暴力行为的方法:

父母本身不要成为粗暴的人,动辄就大打出手。不论是夫妻之间还是对外人,抑或是对孩子,如果大打出手,就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这种后果是很严重的。

如果发现孩子有暴力倾向时,要设法加以疏导和压制,不可听之任之。疏导是主要的,疏导就是不要压抑情感,鼓励他倾诉;如倾诉后仍未能完全发泄,可利用其他方式:如唱歌、大叫、运动等宣泄情绪。在疏导的同时对孩子施加压力是必须的,因为家长的威慑力对孩子还是具有影响。所以可两者结合起来使用。

孩子要发作时,要当机立断对他的行为进行有效的压制。采取先缓解后解决的办法比较行之有效,比如,你可以抓住他的胳膊,紧抱住他,或让他独处,冷静一下。当事态得到缓解后,你再进行有效的说服教育,要了解他发作的原因,分析他这种行为的深层次的原因,以对症下药。

不要采取“以牙还牙”“一物降一物”的方法对待孩子。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发作时,不管三七二十一,猛给孩子一耳光,所谓要“打服了他”。这在教育上是忌讳的,因为孩子是打不服的,更何况你这样做只会增加孩子内心的暴力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