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乳业市场深耕十年之久的彭金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吃力,尽管其手握着一家年营销额将近7亿元的乳品生产企业—云南欧亚乳业。彭金国的压力来自于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也来越薄的利润率。

整个行业的大背景是,自从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后,乳业危机从未间断过。这个长期生存在聚光灯之下的行业,在政策的主导下经历了数轮的兼并重组。尽管在此期间,云南乳企几乎从未出现过质量安全问题,但整个行业的暴风骤雨却来得更为猛烈。

在蒙牛和伊利在内的大佬正不断地挺进云南之际,来自四川的新希望集团在云南市场上的势力几乎形成了垄断。在大佬密集入驻之后,云南本土乳企不可避免地“含泪”退场,仅剩的欧亚乳业也正在被迫退出中心市场—昆明。对于云南本土乳业品牌而言,现在几乎是最坏的时光。

本土品牌渐次“沦陷”

备受关注的乳业兼并重组细则在近日已经提上议程,并一度刺激了股票市场。国家的目标是,到2015年奶粉企业整合到80家,前十家集中度由45%提高到65%,到2018年,培育3-5个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企业,企业总数整合到50家。

尽管本次重拳出击指向的是奶粉企业,但拥有云南唯一一张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许可证的蝶泉乳业已经在几年前悄然停止了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生产。另外一个不得不重视的是,新的方案已经为未来乳业的发展定下了兼并重组的调子。

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行业心知肚明的是,这个调子并不仅仅作用于奶粉行业,这也就意味着,将有大批的企业将在这一轮的洗牌中退场。然而,对于退场,云南的乳业或者是乳业品牌并不陌生。

事实上,乳业并不发达的云南市场,政策变动带来的行业巨变更为敏感。从2008年到现在,云南本土乳业品牌已经所剩无几,在这背后裹挟的是国家数次的政策调整以及数轮的兼并重组。

包括蒙牛和伊利等大佬在内的大型乳企正在分割着云南市场,就目前而言,势力最大的要数来自四川的新希望集团。不过十年的时间,新希望集团已经在云南插上了数面旗子,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拥有雪兰、邓川蝶泉、海子、七彩云的“新希望系”已经占据了云南市场60%的份额,甚至更多,并且,其凭借强大的势力已经垄断了云南的原奶收购价格。

新希望最早在云南乳业版图内的“攻城略地”要追溯到2002年。当年,刘永好击败了参与争夺蝶泉乳业的雀巢、光明等国内外乳业巨头,顺利地将蝶泉收至麾下,从此杀入了云南乳业市场。

一年之后,新希望再度“增兵”云南,收购了昆明雪兰牛奶有限责任公司。目前,雪兰牛奶已经成为了新希望在云南运作最成功的品牌。2011年,被收归新希望旗下的雪兰公司秘密地托管了海子乳业。而现在,该品牌几乎已经在市场上绝迹。同年,新希望集团再次完成了对七彩云乳业的收购。尽管在被收购之后,上述品牌在市场上依旧沿用原先的名称,但新希望几乎收购了云南本土较具竞争力的多个品牌。

在新希望集团一年两次出手的2011年,同样是云南乳业格局最为动荡的一年。当年,创建于1956年,有着超过50年历史的云南老牌乳业生产公司前进乳业默默地告别了历史舞台。在这背后,是云南省质监局对云南乳制品生产企业启动了重新审核生产许可证的行动。经过重新审核,之前获得生产许可证的46家乳制品生产企业有32家出局,仅有14家企业继续获得生产许可证。更大的背景是,国家工信委在当年制定了国家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不仅仅是云南,全国多家乳业生产企业在这一轮的政策中惨遭淘汰。

在这场生死大考之后,来自广西的上市公司皇氏乳业(002329,股吧)入滇控股了大理的来思尔乳业。到目前为止,云南本土的乳业品牌硕果仅存的不足5 家,除了2003年由闽商投资的欧亚乳业之外,其余品牌不论在规模还是销量上均不值得一提。曾经以果粒酸奶作为拳头产品打入市场的多喝乳业,从去年开始其产品几乎在昆明市场绝迹。

就在云南乳业格局悄然生变的这几年,“草原双雄”伊利和蒙牛在云南的动作也并未消停。多位业内人士证实,蒙牛和伊利这些年一直在云南寻找合适的地点,除了投资建厂之外,还在物色适合的牧场。最终,蒙牛在曲靖敲定了16亿元的投资,除了生产线之外,还配套了4个 6000头的奶牛场。而伊利也最终选址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