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乳业市场深耕十年之久的彭金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吃力,尽管其手握着一家年营销额将近7亿元的乳品生产企业—云南欧亚乳业。彭金国的压力来自于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也来越薄的利润率。

整个行业的大背景是,自从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后,乳业危机从未间断过。这个长期生存在聚光灯之下的行业,在政策的主导下经历了数轮的兼并重组。尽管在此期间,云南乳企几乎从未出现过质量安全问题,但整个行业的暴风骤雨却来得更为猛烈。

在蒙牛和伊利在内的大佬正不断地挺进云南之际,来自四川的新希望集团在云南市场上的势力几乎形成了垄断。在大佬密集入驻之后,云南本土乳企不可避免地“含泪”退场,仅剩的欧亚乳业也正在被迫退出中心市场—昆明。对于云南本土乳业品牌而言,现在几乎是最坏的时光。

本土品牌渐次“沦陷”

备受关注的乳业兼并重组细则在近日已经提上议程,并一度刺激了股票市场。国家的目标是,到2015年奶粉企业整合到80家,前十家集中度由45%提高到65%,到2018年,培育3-5个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企业,企业总数整合到50家。

尽管本次重拳出击指向的是奶粉企业,但拥有云南唯一一张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许可证的蝶泉乳业已经在几年前悄然停止了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生产。另外一个不得不重视的是,新的方案已经为未来乳业的发展定下了兼并重组的调子。

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行业心知肚明的是,这个调子并不仅仅作用于奶粉行业,这也就意味着,将有大批的企业将在这一轮的洗牌中退场。然而,对于退场,云南的乳业或者是乳业品牌并不陌生。

事实上,乳业并不发达的云南市场,政策变动带来的行业巨变更为敏感。从2008年到现在,云南本土乳业品牌已经所剩无几,在这背后裹挟的是国家数次的政策调整以及数轮的兼并重组。

包括蒙牛和伊利等大佬在内的大型乳企正在分割着云南市场,就目前而言,势力最大的要数来自四川的新希望集团。不过十年的时间,新希望集团已经在云南插上了数面旗子,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拥有雪兰、邓川蝶泉、海子、七彩云的“新希望系”已经占据了云南市场60%的份额,甚至更多,并且,其凭借强大的势力已经垄断了云南的原奶收购价格。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