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核辐射对人体无害

日本核辐射微量漂浮到华东沿海的信息引起市民热切关注,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就眼下辐射量是否对人体有害等问题接受记者采访。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放射卫生科科长高林峰表示,核辐射属于电离辐射,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每一位市民时时刻刻都要受到电离辐射的照射。这个电离辐射来自宇宙空间、地壳里的辐射性核素以及人工电离辐射。人工的电离辐射最主要的是来源于医学应用,就是拍片,做个CT,这时候都要受到一定的剂量。

做一个胸部或者四肢的X射线诊断,我们受到的是0.1毫西弗,相当于多受了几天天然辐射的照射。如果做个头部的CT,或者做个脊柱、乳腺的检查,这时候受到的剂量是1个毫西弗,相当于多受几个月的天然辐射。对于腹部的CT,或者核医学的同位素扫描,受到的剂量是10个毫西弗,相当于几年的天然辐射的水平。因此,X线诊断检查也好,CT检查也好,所受到的剂量都是相当低的,它的危险性也是相当低的。

如果受到辐射后出现恶心、呕吐、疲劳、发烧、腹泻等,局部照射表现为红斑、红肿等皮肤的损伤,那市民需要到医院请医生检查诊治。而目前检测到的日本漂浮到上海上空的辐射量极为微小,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针对一些市民的担心,并要求专家给出防护意见。高林峰科长表示,避开包括核辐射的外照电离辐射,最主要的防护措施包括三个,一个是时间防护,第二是距离防护,第三是屏蔽防护。尽可能避免在电离辐射场所做不必要的逗留;尽可能地增大与放射源的距离。如果对于点状源,比如说我们离日本这么远,我们完全可以把它作为一种点状源。在点状源的情况下辐射剂量与距离平方成反比,距离增加一倍,剂量就减少到原来的四分之一。

第三是屏蔽防护,就是在人体和放射源之间设置一定的屏障。不同的射线种类屏蔽的材料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对于X射线和γ射线用钢筋混凝土进行屏蔽,对于β射线可以用有机玻璃和塑料进行屏蔽。

眼下在上海测到的微量辐射对人体没有影响,但高科长表示,万一有较高程度的表面污染,我们可以通过两个基本措施自我防护。第一,市民出门的时候可以穿雨披、戴口罩和围巾。第二个措施是沐浴,穿防护衣我们可以防护到90%左右,剩下的10%我们可以通过沐浴,将沾染到我们身上的放射性核素洗掉。沐浴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如果我们习惯用比较高温的水沐浴,我建议大家用温水,不要用很烫的水,因为用烫的水皮肤毛孔是扩张的,扩张的情况下反而有利于放射性核素的渗入。

现在的情况下,市民一整天在户外活动,吸入的微量辐射元素不会超过做一次X光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