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幼儿任性行为的实验和研究

一、研究背景

1、矫正幼儿任性行为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需要,也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

经常看到这种情境,孩子在商店看到好玩的、好吃的就站在那不肯走了,不买便哭闹,有的孩子不只是哭闹,有的连哭带骂,有的又踢又打,甚至睡在地上,满地打滚。当大人提出建议时,他们往往会说“我不”或“不要你管”,如果大人再说,孩子就容易变的非常暴躁。

放任幼儿任性,将会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因为任性的幼儿很难与同伴友好合作、分享、协商,他们往往随心所欲,很难作出利他(如关心、谦让、助人、同情等)的行为。幼儿任性还会影响成人、同伴对他们的评价,并由此影响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如果这些消极行为经常发生,就会强化他们的不良个性品质。同时,幼儿任性时通常会伴随着烦躁、忿怒的情绪。一次情绪失控对身心影响不大,经常性的情绪失控,就会对健康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了。

2、任性行为是可以矫正和改善的。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科克指出,幼儿随着生理上的不断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不管这些事物对自己是否有益或适宜,他们都会凭借自身的兴趣和情绪参与其中,这就是所谓的任性,幼儿任性是一个心理的需求和表现。对幼儿来说,他们的身心正处于迅速发育的过程中,可变性和波动性很大。儿童期是施行心理卫生的黄金时期,在幼儿期及早帮助和矫正幼儿的任性行为,对幼儿有效地实施卫生保健,这样幼儿的任性行为会得到矫正,健全幼儿的人格。

二、研究概述

1、任性的概念

所谓任性,就是任自己主观的性情和喜好去做事,或对个人需求和愿望毫不克制,全然不理会他人的感受。

2、任性的表现

任性是幼儿常见的一种心理反映,具体表现为:自我意愿不受制约,一味地

从心理上、行动上来求得满足,因此,一满足又刺激着更多、更大的不满足的心

理冲动。任性的孩子常常又表现为不达目的不肯罢休,非常执拗,甚至胡搅蛮缠。会为了一些小事而莫名其妙地大声哭闹、嘶叫,甚至在地上打滚,坐在地上不愿起来,有的长时间赌气、不理人、不吃东西、乱掷和乱折东西等。

3、矫正幼儿任性行为的预期目标

经验证明:那些从小倔强的孩子,长大后多成为有主见、有能力、有作为的人,其关键在于教育,任性的孩子自我意识强,好胜心重,只要善于发现并利用它,正确引导就可能培养出良好的意志品质:坚韧、顽强、有毅力。矫正幼儿任性行为,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关注幼儿的反抗心理,对幼儿的不合理要求则要采用适当方式加以引导,避免采用强硬手段。通过引导使幼儿情绪稳定,有独立的见解,较强的适应集体和社会生活的能力,能与别人合作,友好相处,且有广泛的兴趣。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