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社会各界高度关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时,目前日益突显的未成年人精神健康问题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作为世界四大疾病难题之一的精神疾病,在我国南部发病率为千分之八,西北部发病率则高达千分之二十二,就西安地区而言,发病率要比其他地区高出千分之二点四至千分之四,这其中,我国受到情绪障碍和行为异化困扰的未成年人约有3000万,并且还在不断上升中。

    解放军精神疾病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晓峰指出,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未成年人的个人空间被压挤,思维不切实际,过早地面对将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压力,心理应激因素急剧增加,身心疾病、心理障碍已成为未成年人多发病和常见病。如果处理不当,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发育是相当不利的。另外,压力大、局限多、强迫性思维、不良的性格和未成年人的爱好不能获得尊重,也是未成年人患精神疾病的主导因素之一。

    其实,未成年精神病患者并不比一般人有更大的暴力倾向,现在的家庭大多都是独生子,父母对他们要求高,往往强迫他们做一些不愿做的事,加上未成年人自身存在不良性格的诱因导致精神疾病的产生。而这类病情通过药物治疗和他人的关心,一般都可以控制,只要及时接受治疗,都可以起到预防的效果。但很多精神病人在离院后迫于社会的压力,连定期复诊都做不到,即使是偷偷复诊的,也生怕同学和朋友知道。一些家属明知道孩子精神上有问题,却因为要保全脸面,家丑不可外扬而讳疾忌医。

    在采访中,当我们提到未成年人、学生怎么能是精神病发病率高危人群时,解放军第三医院精神科的杨主任认为,从医院收治情况看,未成年的比例占52%左右,病员男女比例大致保持在8比1。

    未成年人被书“抢夺”了过多的兴趣之后,压力大,局限多,自我孤立有意无意地显露出来。一名14岁就被父母送到美国的小学生,因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的障碍,压力过重,成天说有人要害他,有人跟踪威胁他,不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一害怕就报警,最后只好回到国内治疗。

    目前精神病患者收治的年龄划分,从专业的角度分析,“医生收治过七八岁的小患者,10多岁的学生不在少数。我最近就接收了一位11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他经常感觉有人跟他说话,恐惧、害怕、冲动,见谁就打谁。小患者因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年龄小,社会适应能力差,还没有独立的生活,很难认识社会。”杨主任告诉记者。

    在采访中得知:儿童中的精神抑郁症并不少见,约占学龄儿童的0.3%。由于儿童的心理发育不成熟,临床表现又不典型,有的常莫名悲伤、哭泣,自我评价过低,不愿上学或易激惹、无故离家出走,并且伴有言语减少,语速缓慢、自责自卑等,年龄大者可能出现自罪妄想等精神症状,对成年人的管教往往不服从、冲动对抗甚至主动攻击。

    对此杨主任分析儿童抑郁症的病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感情受挫或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家庭关系紧张等;二是不良的性格影响,孤独离群、内向、被动依赖等;三是家族因素,父母中有抑郁症状患者;四是生物化学因素,与大脑生物胺相对不足有关。预防儿童抑郁症要培养儿童活泼开朗的性格,良好的性格能使儿童保持愉快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这就要求家长和老师注意教育方式和方法,多鼓励,少训斥,忌打骂。对有较明显抑郁症状的儿童可针对病因进行心理治疗,包括个别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和家庭治疗等。

    尽管精神病是一种很普遍的疾病,但还是有很大一部分患者的病情长时间没有被发现。到综合医院内科就诊的抑郁症病人平均识别率为55.6%,其中能够得到治疗的仅为10%。而得了抑郁症能够主动就诊或在家人、朋友、同事帮助下就诊的则更少。

    要避免未成年人患上精神病,必须从预防抓起。如何预防?相关人士指出:第一,单位要加强精神病检查,杜绝新生带病入学;第二,加强人生观教育,防止一味讲道理的倾向,以务实教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三,教育、管理方法多样化;第四,注重管理人员素质提高;第五,改善单位集体生活环境,丰富文化活动,适当增加文体活动。

    未成年精神病患者增加的同时,专职治疗精神病的医生却相对较少。资料显示,仅去年一年,某精神病医院的医护人员中就有46人次受到该院病人伤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无奈地告诉记者:“大家都认为只有刑警、消防员属于高危人群,其实,我们精神病科医生也该归为高危人群的范畴。”除此原因外,社会的歧视与偏见也导致不少医护人员不愿在精神病院工作。据了解,目前由国家培养专治精神病的本科人才相对较少,开设该专业的医疗院校也相当有限,全国目前培养本科人才的医疗院校在5家以内。

    “职业的危险付出却难以得到相应补偿,收入与同级综合医院相比又相差几千元。高级人才引不来,现有人才留不住,长期恶性循环下去,精神病医疗队伍势必后继乏人。”从事多年精神病治疗研究的杨主任,为精神卫生事业的未来深感忧虑。患上精神病的未成年人要痊愈决非易事,当前防治知识知晓率低,社会对精神疾病尚存偏见,缺乏理解。以精神病之一的抑郁症为例,得到治疗的患者不到l/3。虽然住院治疗的治愈率可达93%~96%,但治愈后患者往往受到歧视,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在新的压力下病情容易复发。

    关注未成年人的精神病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更是一个“牵一发动全身”的系统性社会问题。面对未成年精神病患者,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