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谁在养活谁?理不清的中美贸易

中国和美国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中国一边放给美国人十几万亿美元的外债,让他们有力气在全世界嚣张,一边每年从美国进口二三千万吨大豆、三四百万吨玉米,以及上百万吨的猪肉、几万吨牛肉、几十万吨鸡肉,等等。美国人跟其他西方国家的人一样,不喜欢吃动物内脏和下脚料。结果每年大量的动物内脏、猪蹄、鸡爪等中国人认为很美味的食品从美国涌进中国的餐馆和老百姓的餐桌,让中国人享受饕餮的快感。在中美两国深度密集的经济纠葛中,还真不知道是谁在养活谁?

中国的工业饲料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深圳登陆的正大康地饲料公司,这家公司是泰国正大饲料公司和美国康地饲料公司合资的企业。这家企业生产出的长得像老鼠屎一样的颗粒饲料让中国农民惊讶了一回。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这种美味饲料像龙卷风一样横扫华夏大地,迅速而彻底地改变了中国饲养畜禽鱼的习惯和模式。

有文字记载的5000年历史,无法说清中国人在历史上有多少回吃得安逸,不过眼下不少人动不动就对食物横挑鼻子竖挑眼的言行可以多少反映出食物供给的充裕。如今肉、蛋、奶、鱼的充足让人们吃得发腻,这归功于国家几十年来产量导向型农村产业经济政策和工业饲料行业的雄起。

中国的工业饲料在原料选择、饲料配方、生产方法、使用方法上都模仿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所以,西方人因富足而产生的肥胖、“三高”疾病也被中国人学得有模有样。

中国人真正从饥饿的泥沼里走出来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工业饲料的增长曲线跟民众脱离饥饿威胁的曲线遵循着同样的轨迹。2012年,中国的工业饲料达到1.7亿吨左右,早已超英赶美,宏大的数字一点儿不苍白,起码告诉你虽然物价上蹿下跳让人惊心,但是农副产品的巨大存量能确保大家不会受到饥饿的困扰。

产量导向型经济的思路充分体现在工业饲料的配方方面。动物营养学家们充分发挥专业本领,让饲料的营养成分转化率走向极致。虽然过度地追求生长效应让食物的口感差强人意,但是最大限度地节约了国家的粮食资源。

有机会为食品安全叫喊,是因为你我能饱食

有个成语叫“饥不择食”,说的是人在饥饿的时候对食物选择是不那么讲究的,事实也是如此。30多年前,一个月能吃一次肉就是一种奢侈,一碗米饭、一个白面馒头是很多人的梦中追求。食糠咽菜在饥饿时代并不是传说,面黄肌瘦是那时国民的普遍状况。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实施,解放了农村劳动力,杂交水稻技术、化肥农药的使用、工业饲料的崛起在短短几十年时间,让人民群众逃离饥饿,享受着古代皇帝也不敢想的口福,整个社会快速进入饱食的时代。以至于 90后的孩子们都以为现在的富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根本无法想象父辈祖辈的从前其实是不堪回首的梦魇。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