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斑牙又称斑釉或黄斑牙,是一种与饮用水中氟含量过高有关的牙齿疾病,儿童在七、八岁前牙齿发育钙化期如饮用含氟量过高的水或者使用过量的含氟牙膏可能危害牙胚的造釉细胞,是一种牙齿发育钙化期中摄入氟量过高而致的釉质发育不全。该病属于一种地方病,其发病有很大的区域性。

氟斑牙其实也是轻度氟中毒的表现,严重的氟中毒可以引起骨骼发生氟性骨硬化(氟骨症)。

氟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氟”是一把双刃剑,适量使用可以预防龋齿,但是如果过量摄入就会引发氟斑牙、氟骨症,甚至氟中毒,临床表现最多的就是氟斑牙。不但没能起到健齿的作用,反而会弄坏一口好牙。一般婴幼儿从一岁半开始,就应该使用牙膏、牙刷刷牙。但是3岁以内的婴幼儿对于自己的吞咽冲动无法控制,很容易就会把牙膏吞入腹中。

饮用水中氟含量高于1ppm(1mg/L)即可发生氟斑牙,超过3ppm(3mg/L),则发病率达100%。但如果饮水中缺乏氟,牙齿的抗龋齿能力会降低。当饮水含氟量为1ppm时,既有防龋作用,有不致形成氟斑牙。此外,氟斑牙发生的情况还与当地温度、钙、磷摄取量及个体差异有关。如温度高的地区饮水量相对较多,而摄取的氟也相应较多,维生素A、D和钙磷的不平衡均可增加氟危害程度。

轻型氟斑牙也称白垩型,表现为釉质表面出现像白色粉笔样的不透明的斑块即白垩状斑块,但釉质仍有硬度和光泽;中度氟斑牙又称着色型,牙釉质出现黄褐色或暗棕色斑块,以上前牙最为明显,牙釉质仍光滑坚硬;重度氟斑牙也称缺损型,多数牙甚至全口牙出现黄褐色斑块,同时有线状、点状或窝沟状缺损,凹陷内有较深的染色,牙面失去光泽。

氟斑牙和釉质发育不全的区别

氟斑牙是一种特殊的、原因明确的釉质发育不全,与通常我们所说的釉质发育不全不同。

釉质发育不全的着色和缺损多表现出成组对称的牙齿上。而氟斑牙可发生在多数牙上,以上颌前牙最多见,而且患氟斑牙的人通常在7-8岁前在高氟区生活过,这些孩子即使以后迁居非高氟区,由于牙齿的钙化障碍已经形成,恒牙萌出后仍可出现氟斑牙表现。如果孩子7-8岁以后再迁入高氟区,牙齿可能完全没有氟斑牙的表现。此外,氟斑牙多发生于恒牙,因为乳牙釉质形成和钙化,大多在胚胎和哺乳期,而胎盘对氟有一定限制作用,但如果氟摄入量过多,超过其限量程度仍可导致乳牙氟斑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