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婴儿的手脚能自由地活动,就会做出各种各样的“淘气”事儿。在婴儿看来,“什么都想做”,是为了验证自己的能力。其中有给大人的生活带来麻烦的“淘气”,也有令大人高兴的行为而使大人喜笑颜开。可对婴儿来说,哪一种事情都是相同的,都是“尝试”,大人喜欢与否,他并不知道。

    婴儿做了大人不喜欢的事情时,并不是可以放任不管。如吃饭的时候,因笨拙而把咖啡杯弄翻了,这不是婴儿故意做的,而要怪母亲不应该把咖啡放在婴儿能弄翻的地方。但是,在婴儿吧手中拿着吃的面包扔到桌子的下面时,就应该让婴儿意识到这是大人不喜欢的行为。最初做的时候,要稍微绷着脸、瞪着眼睛对他说:“干什么呢?”过一会儿,他还想再次扔时,就要预防性地说:“不可以!”这样婴儿就会意识到这样的事情是母亲不喜欢的事情。

    当婴儿停止扔面包的时候,要适时表扬他:“真是好孩子。”对于婴儿来说,好坏的区别在于母亲的脸色是高兴还是生气。

    认为刚过10个月的婴儿还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因此不管婴儿做什么都不制止而放任不管,这是不对的。现在有的母亲,无论婴儿做什么都不批评,而说“说他也没有用”,这是因为在应该批评孩子的时候而没批评的缘故。最好能让婴儿早些知道,在行为方面,那些是母亲喜欢的,那些是母亲不喜欢的。对于母亲的感情变化,婴儿从很小就很敏感。虽然婴儿还不能判断什么是好坏,但母亲是高兴、还是生气,10个月的婴儿已经能感觉到了。如果婴儿认为母亲对自己绝对不会发脾气,就会自信地利用母爱,这样一来,觉得这次的批评只不过是一种表演罢了,从而使母亲说的话没有效了。

    婴儿常在吃饭时故意把勺扔到地上让母亲捡,母亲捡起来给他,他还扔。婴儿一边用“母亲生气了吧”的表情看母亲的脸,一边往地上扔。这是婴儿在做“母亲没有真生气,什么样的行为让母亲生气呢”的测试。不能给婴儿测试的机会。从开始的时候就应该让婴儿看到母亲的脸是严厉的。为了不给婴儿测试的机会,捡起勺子后,就不再递给婴儿。

    生气的样子也只有偶尔表现出来才能有效。如果总是一副生气的脸色,婴儿就会认为母亲就是那样的人。也有的婴儿总是做不该做的事,对这样的婴儿,就只能对某种特定的危险的行为,做重点的批评,其他最重要的是要把他能用来“淘气”的东西收拾好。

    对于婴儿的“淘气”行为,严厉的制止是可以的,但是体罚就不好了。体罚会导致婴儿疏远母亲,失去与母亲感情上的共鸣。母亲高兴,婴儿就高兴,因为母亲与婴儿间有这种共鸣,所以婴儿能体会到母亲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