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呦!孩子的身体怎会这么烫?”许多新手爸妈没有育儿经验,遇到孩子发高烧就手忙脚乱,上网找解决方法,发现退烧药不能乱吃、乱喂之后,不是送医挂急诊,就是听信网络流传的偏方,依样画葫芦,包括绑腿退烧法、酒精擦浴法、冰枕退烧法等,但中医师提醒,这些方法可能暗藏风险,家长不宜全盘接收。

偏方1 绑腿退烧法

近年来,育儿教养观念引发国内家长一股模仿风潮,其中包含居家的绑腿退烧法。据了解,绑腿退烧法是每个德国妈妈都会的育儿保健法,先将2条毛巾用略高于体温的温水浸湿后拧干,摊开再逐一缠绕在病童的小腿上,待20分钟后解开,之后再用干毛巾擦干,重复动作至烧退为止。

医师解析:绑腿退烧法的原理可能与中医的发汗退烧理论相同,都是由微温的温度促进血液循环,打开毛细孔、散除风邪而退烧,不过,一般毛巾比较小,此方法只适合于刚出生没多久,还不会走路的宝宝,至于已有行走能力的幼儿,则较不建议。

无论是年纪小的宝宝或年纪较大的幼儿,泡澡的效果都会比绑小腿来得显著。用比身体体温略高的温水,以孩子能适应为标准,浸泡15分钟、高度不超过心脏,可促进血液循环、血管扩张,减轻发烧所带来的不适感,且透过发汗机制,将体内的发烧物质排出体外,达到退烧的目的。

但需注意的是,若孩子泡澡后有红肿现象,可能与湿热体质所造成的皮肤敏感有关,建议此时的泡澡温度应降低,只要比体温再略高一点即可。

偏方2 生姜敷腕脉

据传,取一块拇指般大小的生姜,洗净后切成2片,分别涂上已磨成粉的治感冒成药,各自将涂药面紧贴在左右手腕内侧的中医把脉处,用医用胶带固定,约5至10分钟即可逐渐退烧。

医师解析:手腕内侧把脉处主走太阴肺经,而中医认为“肺主皮毛”,在此敷姜药,可能想藉由姜的热性促进血液循环、打开毛细孔,加速药效的发挥,以达快速退烧的效果。但一般人无法预知生姜和药粉间可能产生的化学作用,且若不慎碰到伤口,也会引起发炎,因此不建议使用。

事实上,这类敷药的方式,与退烧片的作法类似,就安全性来说,中医师建议使用市售的合格产品较有保障。不过,临床上也发现,退烧片的效果没那么好。

偏方3 酒精擦浴法

取浓度75%的酒精100毫升,加入等量温水,保持温度在27至37℃左右,避免过冷。用毛巾沾湿稀释酒精后,从宝宝颈部开始,从上往下拍擦,腋窝、腹股沟处体表大动脉和血管丰富的地方都要擦到,但应避免胸口、腹部和脚底等部位,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医师解析:酒精擦拭是常见的西医降温法,由酒精的挥发散热效果,降低体表温度,达到退烧的目的。但周宗翰中医师表示,虽然酒精擦浴法可缓解不适、感觉舒服,但效果通常不太好,且散热后稍不注意,风邪会再透过舒张的毛细孔侵入体内,导致反复性发烧。

偏方4 冰枕退烧法

国人最常用的居家退烧法,就是睡冰枕退烧。把小块冰块和适量水分装入冰袋中,绑紧袋口后用毛巾或布包裹,放在宝宝头颈下当枕头,待冰块融化再重新更换。

医师解析:此种冷却退烧的方法与酒精擦浴的原理类似,但风险比酒精更高,因低温的冰枕直接作用于脑部,枕太久(5至10分钟以上,通常不建议持续冰枕超过30分钟)会让脑部血液循环变差,减损免疫能力,体内细菌暂时因低温而失去活动力,出现假退烧的现象。

可怕的是,冰枕过后,体温慢慢回升,体内细菌复活甚至更猖狂,反而会导致反覆性“发低烧”,也就是发烧温度维持在37.5至38℃左右,身体有微微出汗、热感和疲倦的症状。高烧,指的是体温达39℃以上,此时应立即就医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