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境说明:

五年级的学生对沉浮这一概念并不陌生,在三年级下学期已接触了一部分,学生初步认识了马铃薯的沉浮与所浸入的液体有关,但绝大多数学生还没有准确认识到马铃薯的沉浮与液体浓度有一定关系。对优秀一点的学生来说,基本能说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因为在三年级学沉浮时介绍过有关死海的一些知识。所以本节课联系本单元的第1课,继续研究的是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即研究不同浓度的液体,对马铃薯的影响。具体做法是调制一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可以使学生看到只有在液体中溶解足够多的物质时,马铃薯才能浮起来,渗透了改变液体密度会影响物体沉浮的概念。

这样设计的理由是:在三年级以及本单元的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知道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是:物体本身的重量和体积(密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认识到“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并且这样的液体有很多”这一概念。其实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液体的密度,鉴于五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而是从物体的重量和体积两个变量去描述密度概念,这是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

二、教学过程设计:

1、讲故事导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故事叙述):在很久以前,有一位中国富商(点击课件),他非常喜欢探险,希望自己也像哥伦布一样环游世界,然而去周游时经历了两件同样的事情,但结果却不相同。你们想知道是件什么事吗?他曾经两次掉到海里。幸运的是一次他被人救上来了(点击课件),但另一次却没有一个人帮他(点击课件),他想:自己肯定完了,但他却奇迹般的生存下来,这是为什么?(点击)

预设:

生:这个人第二次安然无恙,是因为海水中有盐,所以人上浮。

生:他奇迹般的生存下来是因为海水溶入其它物质,也就是他在死海里。

师:那么在液体里的什么物质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呢?这节课我们以马铃薯为例,研究一下马铃薯沉浮跟液体中的什么有关,板书课题。

点评:这一环节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及提出想探究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真正体现了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2、梳理归纳问题,确定本节课的探究方向。

(1)、观察马铃薯的沉浮。

演示实验。师: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不知名的液体中含有什么物质?怎样证明你的想法?

(2)、比较两种液体。

问:谁想来猜测一下?

点评:这会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他们会试着做自己的猜测或解释。此时学生会产生疑问并想办法去验证液体有什么特点?

生汇报。

师:我们还不能用尝的方法,那谁能帮我想一个更好的办法?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