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插图是小学科学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插图为载体的教学理念蕴含其中,插图信息反映出教学内容的导向和意图。在现有的教学环境下,教师过多地忽视了教材的使用价值,学生则不易完全了解教材的意图,导致教师重实验活动轻文本解读,学生重实验操作轻内容的理解。本文试图通过重新审视教学插图的价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插图的导向和在教学内容上的意义,重新正确解读教材,引领学生将探究推向深入。

【关键词】 插图 教材 解析

插图是小学科学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的插图和简单的文字说明让教师和学生都感受到教材的简洁、有趣。然而在现实的科学课堂中,我们不禁发现,教材的使用率并不高,整个课堂40分钟,教师不断地安排学生活动:观察、实验、记录、讨论、小结、延伸等。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学得开心,教师管得辛苦,但是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原因在于教师和学生都没有把教材好好地用起来。三年级的儿童,刚刚接触科学,兴趣浓厚,但是让他们静下心来好好地研究还是相当困难的。这不仅是学生年龄心理的局限,更在于学生不清楚整个科学课的脉络体系。如教学《蜗牛》一课,学生往往仅停留在对玩蜗牛的兴趣之上,而没有认真观察蜗牛的身体结构和运动特点。即使学生不上这课,他们对蜗牛的认识也仅如此。其实,细细品味插图,那就是另外一番景象:蜗牛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下,它们的壳的颜色为什么不相同,爬行时有什么特点。这些信息已经渗透在插图当中,如果不好好把握插图,教学很可能就是空谈。蜗牛的例子只是三年级教材中的一个小典型,纵观整个科学教材体系,这样的插图比比皆是,关键在于教师应该以怎样的理念看待教学插图,怎样引导学生看懂插图以及利用插图进行更深入地研究。

一、审视教学现状,揭示插图的价值

教学插图的作用没有凸显,学生就很难把握教学的意图,一味迎合教师的需求,在实验活动中探究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现在很多学生一想到上科学课,马上就会想到做实验,殊不知实验并不是科学课的真正追求,探究的本源是问题。而小学科学问题的呈现大都以教学插图为引子,探究的过程中也离不开教学插图的提示。以三年级的教材分析来看,插图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