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

通过第二课时的外出访问调查和慰问活动,三(1)班的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本社区残疾人情况的了解,拉近了与残疾儿童的距离。但是,学生对于社会生活中各种为残疾人设置的设施以及各种社会力量如何帮助残疾人的还了解得并不十分清楚,对于自己该如何帮助残疾人也没有形成较为清晰和具体的想法。

教材分析

《天天助残日》是从教材80至81页。编者在教材80页《天天助残日》的标题旁用鲜亮的橙黄色字体写了“我们,365天有着一样的生活;我们,365天需要同样的关怀。”这两句话,突出了“天天”都应该帮助和友爱残疾人。同时,课本通过三幅同龄残疾人的生活照片,让我们知道:残疾人在我们的帮助下,一样可以学习,一样可以参加活动,一样可以沟通和交往。而这种帮助不是一时兴起的,不是靠一朝一夕的活动来完成的,而是时时刻刻,天天坚持!旁边的豆博士告诉了我们关于全国助残日和国际残疾人日的拓展性知识,更是突显了全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和重视。教材81 页《美丽的吻》这篇短文,体现了残疾儿童团结互助、自强不息的精神,可作为课后阅读加深学生对参加儿童的了解。另外的三幅照片则是通过展示社会专门为残疾人提供的专用设施,让学生体会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

设计理念:

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它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范例。本课题的教学设计,我尽量引导学生关注教科书提供的文本资源,并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的基础上,把学生的关注点引向社会生活,看新闻,看视频及上网搜集资料等。把一切对学生发展有意义的课程资源引入课堂中,从而使学生从不同的层面了解残疾人,形成对残疾人的正确认识和情感。同时,把第二课时外出实践了解到的情况进行小结反思,有效地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社会生活中各种为帮助残疾人设置的设施,以及帮助残疾人的做法。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将外出实践所了解到的本社区残疾人的相关情况进行总结,把亲自参加慰问活动后的体会与全班分享,同时对如何帮助残疾人进行思考。

情感与态度:体会社会对残疾等弱势群体的关心,同时增进对残疾人的同情心,树立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残疾人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残疾人设施和社会对残疾等弱势群体的关心,让学生增进对残疾人的同情心,树立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残疾人的意识。

教学难点:

让学生树立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残疾人的意识。

课前准备:

1、让学生把参观访问后的收获和体会写下来,课堂上全班交流分享。

2、教师收集有关残疾人专用设施的资料及相关图片。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