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幼教事业的蓬勃发展,大批新教师加人到幼教队伍中。这些新教师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把书本上的幼教理论和幼儿的生活活动结合起来。可以说,把握生活活动是新教师入职第一关,也是最难关。一般来说,幼儿园生活活动包含人园、离园、饮水、盥洗、如厕、进餐、睡眠等环节。生活活动占据了幼儿在园50%左右的时间,是幼儿园教育区别于基础教育的重要活动。新教师在组织幼儿生活活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家长对新教师意见最多的是:"带班时孩子太乱,没规矩";"对我们家孩子照顾不细致,孩子的鞋子穿反了老师都没看到"。"杂乱无章"与"井然有序","束手无策"与" 举重若轻",这就是新教师与成熟教师带班时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所以,能否顺利从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突围,成为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一步。

本文基于对新教师的观察和分析,对新教师在组织幼儿生活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就新教师如何提高组织、指导幼儿生活活动的能力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一、新教师在组织幼儿生活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对生活活动中蕴含的教育价值认识不足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科学有序的生活活动既是幼儿的基本需要,也是其发展的需要。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不少新教师习惯于把生活活动单纯地看作是满足孩子吃喝拉撒睡的生理需要,而忽视蕴涵其中的教育价值,把生活活动中对孩子进行常规培养当成管理手段,而忽视对孩子的行为习惯、社会适应能力和良好个性的养成。

2、生活基本功差,对幼儿的生活管理力不从心

新教师大多数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在家里她们没有擦过地,没有擦过玻璃,更别提照顾孩子的大小便等"难闻""难干"的工作了。有些新教师在遇到孩子"拉在裤子里"的情况后,竟然捂鼻子出去了,说"闻不了那种味儿";有的新教师不会给孩子们分水果,因为从来都是别人把削好了的水果递到她们的手里:有的新教师觉得,很多小细节自己总是关注不到,比如,带孩子外出,别的老师一眼能看出孩子的鞋穿反了,而自己居然带班一天都没发现;有的孩子尿裤子了她们也不知道,结果被家长投诉;有时候她们突然发现,自己忘记及时给孩子喂药了……太多的"看不到""想不到"甚至"做不到"!迈出职业生涯的第一步怎么这么难!不少新教师下班后累得坐在地上腰都直不起来,还有的新教师面对那么多工作上的难题,委屈得抱头痛哭……

3、缺乏常规培养的经验和技巧,生活活动组织混乱无序

作为新手,新教师在常规培养上缺乏经验和技巧,也就是所说的"管不住孩子",造成孩子的常规在别的老师手下一个样,在自己带班时又一个样。同样的要求,老教师说出来,孩子能很好地执行,而自己说出来却不一定。归根结底,还是新教师欠缺常规培养的技巧和经验,不能把常规培养的要求转化为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和内容,同时也不能有效及时地处理常规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造成生活活动的混乱无序。

在生活环节指导上,新教师往往不知如何将生活常规培养的目标变成孩子能理解和接受的语言。当新教师能深切地体会到,"一口饭一口菜搭配吃"的书面指导语需要转换成孩子喜欢听、乐意听的口头语才能真正对孩子的常规培养起到作用时,也就不会再烦恼于"我说的话孩子不听"了。

4、愚教育于生活活动中的意识与能力缺乏

在生活活动中。新手教师会把"干完活儿"作为工作的首要甚至唯一标准,还顾不上挖掘生活环节的教育价值,或者说缺少寓教育于生活活动的能力。例如来园、离园环节没有对孩子进行自我物品整理以及礼貌礼仪教育的意识。在一次针对新教师组织的进餐环节交流活动后,一位新老师说:"原来吃饭这看似简单的生活活动中却蕴含着这么多的学问!我会在日后的工作中。结合本次活动学到的经验去有效地指导孩子进餐。"另一位老师说:"通过这次培训认识到,每一个常规都不是对孩子的束缚,是孩子在集体环境中形成的自觉行为。"

二、提升新教师组织和指导生活活动能力的措施

1、要明确生活活动独特的教育价值和意义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提出,幼儿教育要保教结合,寓教于一日活动之中。同时,要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初步的自理能力。可以说,生活活动在完成这些任务中有着其他活动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新教师首先要更新理念,提高对生活活动教育性功能的认识。

幼儿期是形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时期,孩子在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过程中,性格也随之形成和发展。生活活动有助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的养成。通过生活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独立吃饭、睡眠、如厕、穿脱衣服等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值日、收拾玩具等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孩子们在为自我和他人服务的劳动中,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及为大家服务的良好意识。

每个看似简单的生活细节,都蕴含着巨大的教育价值。如多吃蔬菜有益健康,多喝水可以预防上火等营养知识,以及一些瓜果蔬菜的名称和营养价值等常识。同时,生活活动中也孕育着培养孩子的仪表美、心灵美、行为美以及良好性格和个性的契机。

生活活动的规律性对于个体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作用。进餐、如厕、饮水、午休、整理等生活活动时间的相对稳定,可以使孩子逐渐养成一定的时间意识和生活规律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孩子身体的健康发展也主要通过生活活动来实现。

合理、有序的生活活动具有这样的特征和价值:能有效满足孩子的基本生理和心理需要;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和生活卫生习惯;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增强自主感和自信心;提高孩子的自理和自我服务能力,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和成就感。

只有充分认识生活活动对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发展的价值,才能在重视保育的同时也重视相应的教育,建立起对孩子需求的敏感度,有意识地观察、了解孩子的需要、情绪情感的变化以及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和话题,才能够做到不仅身体在场,而且心灵贴近孩子,积极回应孩子生理、情感等方面的需求,实现保育和教育的统一。

同时,生活活动也是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之一。例如,某位新教师最初可能对因畏惧蹲坑而大便在身上的孩子束手无策,但是当她了解了该年龄段孩子如厕的特点之后,开始反思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找出了解决该问题的策略:寻求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在家里也让孩子进行蹲坑练习,同时做一些腿部肌肉的运动,增加孩子腿部肌肉的力量;针对盥洗时孩子们爱玩水的现象,某位老师尝试在过渡环节开展玩水的游戏,满足孩子玩水的愿望,增加幼儿探究的机会。这难道不是教师的专业成长吗宁

2、认真学习幼儿园一日生活流程中的配班工作职责和常规要求

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入园、离园、饮水、盥洗、如厕、进餐、睡眠等都有不同的常规要求,新教师必须对每个环节的教育价值和培养目标做到心中有数,熟记各个环节的常规要求,才能指导孩子达到这些环节的目标要求。

3、苦练生活基本功,掌握保育员各项技能

作为刚走向社会的新教师,昨天还是千娇万宠的她们,今日就要成为老师,要承担起如此繁琐的保育工作,心理上会出现偏差和不适应,但是一个好的老师一定是一个生活能力非常强的人。做好保育和配班工作是幼教职业生涯的开始,是了解幼儿、接纳幼儿、支持幼儿的开始,是迈出幼教生涯的第一步,这也是幼教职业的特点所在。只有保育工作做得好,才能为后续的教育和培养打好基础。

4、生活活动的组织和指导要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

孩子的年龄不同,生活活动的指导方式和策略也不同。生活活动的顺利开展必须建立在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以及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在这方面,新教师既要多向老教师请教,也要加强自身的学习,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方式和语言组织生活活动,尊重孩子的主体性,聆听孩子的想法,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实现生活常规从外在的控制与管理向有效的自我安排与管理转变。例如,在盥洗活动中要尊重小班孩子爱模仿的特点,用游戏化的方式带领孩子一起盥洗。一位老教师就提供了一种用游戏化的方式带领小班孩子盥洗的方法:"手拿小水杯,喝口清清水。仰起头,闭上嘴,快学青蛙吐出水。不要学那大白鹅,身上衣服都是水。"不仅提示了动作要领,而且介绍了漱口不弄湿衣服的窍门。针对中班孩子爱玩水、盥洗容易马虎的现象,可以采取值日生检查、墙饰提示等方式;针对大班孩子边洗边玩不爱排队的特点,可以通过讨论、演示、情境体验等生动多样的方式进行相应的教育。

5、遵循常规培养的规律性,不"一刀切",不"拔苗助长"

在生活常规建立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尊重孩子发展的差异,不"一刀切",接纳孩子的原有习惯。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生活习惯,所以,在开展生活活动教育时,切忌"一刀切"的做法。正如《指南》中指出的:开展生活教育应考虑到孩子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体质等情况。良好的生活活动常规的建立从接纳开始。

在对待一些比较特殊的孩子时,要给予他们更细致入微的呵护和个体照顾,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和速度开始活动。例如在小班初期,我们可以允许孩子带着自己的依恋物来园或陪伴睡觉,在建立班级共同生活常规中,也允许一些有不良习惯的孩子有一定时间的过渡。如果我们急着"修正" 孩子的缺点,那公孩子就很难和我们建立亲密的依恋关系,孩子就会产生"惧怕"心理,甚至不愿来幼儿园。

6、对孩子的生活照顾做到"细""放"结合

"细"是指细心照顾。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发育特点决定了幼儿园的生活照顾要细致,保证孩子的安全和营养需求。例如在进餐环节中,汤不要盛太满,汤碗不要从孩子头顶上端过去,以免发生意外。饭后要温开水漱口等等。

"放",即放手,不包办代替,要以让孩子做自己生活的主人为目标。例如每天由值日生提前一天在家中和家长一起收集当天食谱的相关营养知识,在每餐前当小小信息播报员,向全体同伴播报当餐的食谱及其营养价值。

要做到"细""放"结合,就要把生活照顾和常规培养结合起来,明确每个环节的教育价值,采取适宜的教育行为。例如餐前为什么要组织安静活动宁当我们结合生活环节要求和孩子身心发展需要进行细致分析,我们会了解到,餐前的安静活动可以使孩子较为兴奋

的情绪逐渐恢复到平静,而游戏可以激发孩子的积极情绪,其目的就是要让孩子带着一个愉悦的心情去用餐。

7、抓住生活环节中随机教育的契机,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

新教师应以生活活动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或者难点作为突破口,努力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开展随机教育活动。例如中班的几个小朋友对贴在橱窗里的菜谱发生了兴趣,私下议论"今天吃什么菜""什么菜有营养"等问题。老师抓住了孩子们这个兴趣点,预设了"我们的菜谱"活动。通过小朋友与爸爸、妈妈一起设计菜谱,使孩子知道均衡营养的重要性,培养了良好的饮食习惯,积累了健康的生活经验。针对班级幼儿不会塞衣服的现象,老师讲述北风爷爷的故事,创编"包饺子"儿歌,帮助孩子们养成了如厕后塞好衣服、不露小肚皮的习惯。

8、家园同步是幼儿建立良好常规的重要途径

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需要长期练习和巩固的过程。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生活中的重要他人,而生活活动又是家长较为关注的问题,所以新教师要仔细观察每一个孩子在各个生活环节中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大胆尝试和家长沟通交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专业赢得家长的认同和配合,家园同步,助力良好常规的建立。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需要我们用心呵护;幼教事业是一座百花园,需要我们用爱心去辛勤耕耘,用智慧去实践、探索和创新。这样充满挑战性和富有创造力的过程,会使我们的教师生涯充满魅力。希望我们的新教师都能带着这样的教育情怀起步,努力探索,辛勤耕耘,在最短的时间内成长为优秀的幼儿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