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学习的过程是由“学、思、习、行”四个环节组成的。我在教学中,认真研究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开展“自主——创新”学生活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绘画实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调节到积极状态。让学生在学习中探求新知,在应用中理解、巩固、掌握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同时注意体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感受,以欣赏者的角色,以微笑的面容,鼓励的眼神,启发性的语言,拉近师生距离,进而转化为对学生的支持,促其自主、积极地去学。

创设丰富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内驱力,它可以使学生保持一种经久不衰的热情,从而转化为直接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主动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丰富充实的教学内容,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如,在人物速写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轮流做模特,然后将作品在全班展示,让学生自己组织评比和评价;在静物课中,让学生亲自设计摆放静物;在设计课中,让学生不受约束天马行空去构思创作。这样,在看、评、讲、创作中,学生真实地投入和参与其中,每个人都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真正成了课堂和学习的主人,激发了学习和创作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紧接着提出问题,许多学生会举手,争相发言。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在学生的浓厚兴趣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尝到成功的喜悦,枯燥的课就变得生动活泼了。

根据知识点设计不完全或无结果的问题或情景,使学生有积极思考、设想和探索的可能性。巴尔扎克说过:“问题是开启一门科学的钥匙。”科学地设置问题。可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和钻研,帮助学生克服浮光掠影的缺点,对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开启知识宝库,发展思维能力都有益处。所以教师应在深入研究、挖掘教材和广泛了解对象的基础之上,经常设置一些不易发现和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努力开启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参与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探索性自主学习的乐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悦。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作为教师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使他们成为教学中的主体,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的主动去探索和创新。课堂上,我不断肯定学生的闪光点,有目的地进行发问,加以鼓励,学生的实践能力强了,创造能力也提高了。

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训练,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接受和运用知识的敏捷性、变通性、创造性,不断发展学生创造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应注重实践课堂,经常带领学生外出或校园写生,让学生在领略自然风光的同时,展开想象的翅膀,扩展自己的思维空间,不拘泥于事物本身,构建自己对自然、对生命独特的感悟,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创作出能表现自己创造能力和有生命意义的好的作品。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作用,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能够“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培养真正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的重任。所以,教师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创造者,首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力争使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除了教学,教师还要大量创造自己的作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断充实自己。要试图从多方面,多种途径去考虑问题,对随时涌现的想法,只要有价值,就要付诸实践,这样即可锻炼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也可以对可能出现的教学效果有所设计和预见。教师深厚的业务功底,独特的创作精神,不仅能博得学生敬佩,还将对学生产生大而深远的影响。

总之,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构建一种融洽、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美术学科“自由”、“创造”的特点,才能培养出更多国家所需的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