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多年以来,人们习以为常地认为西方美术学院的基础素描教学是以实物写生为主,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本文引用德国着名艺术史学家N.佩夫斯纳的研究成果,通过论述西方美术学院的传统教学方法,对我国高等美术院校基础素描课单一的写生式教学方法的来由及不足作出了分析,提出了今天高等美术院校素描教学应完成的任务。

[ 关键词]

高等美术院校;基础素描;教学;实物写生;临摹;能力

自从西方的美术学院教学体制引入我国之后,人们普遍认为西方的美术学院的基础素描教学是以写生为主,先是素描写生随后是透视法则与解剖学等科学知识的学习,它们构成了西方美术学院教学的科学性体系。以至于由此而认为中国传统的美术教育不成体系,中国画的师承临摹式学习方法是不科学的。时至今日,仍然有这种观点存在。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德国着名的艺术史学家N.佩夫斯纳(Nikolaus.Pevsner,1902-1983)在他的《美术学院的历史》一书中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客观地展现了自文艺复兴起,一直到上世纪四十年代以前欧洲四百年间美术学院的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

中对美术学院基础课训练内容资料的介绍非常重要。

尽管在西方美术学院的发展史中,由于时代的变革,课程设置发生很多变化,但是自从达·芬奇在十六世纪初制定的美术学院最初的教学构想,在以后数百年的美术学院发展中,关于基础训练的纲要基本没有变动,达·芬奇认为“为了熟知事物之优良的方面,年轻人首先必须学习透视画,学习每一种物体的尺寸,其次学习大师的手法。为了确定已学到的事物的比例,要从自然中学习。然后观看不同大师的手法一段时间,最后去实践与创作艺术品。”关于这三种基本能力的训练(研究自然、学习传统与艺术创作),达·芬奇甚至把学习过程说得更具体:“画家首先必须在以他导师的评鉴为准则的条件下去熟练掌握大师的描绘手法的技法,然后去描绘重要的事物。”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