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码转换一直是社会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课题。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经济全球化、民族大融合的增强,语码转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外的语言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法学、会话分析、语用学等方面对世界上许多的双语社区、多语社区的语码转换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中国进入WTO,中国的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强,汉英语码混合和转换却日益频繁,不断出现在人们的日常交流,广播、电台、报刊中,本文试图对这一现象作一初步探索。

二、语码转换的定义和类型

著名的语码学家Myers-Scotton将语码转换定义为“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变体。转换不拘数量,可以仅仅是一个词或几分钟的谈话;转换的语码,可以是没有谱系关系的另一种语言或同一种语言的两种变体。”本文的语码转换是指没有谱系关系的汉英语码转换。

研究者们对语码转换类型有不同的区分,笔者比较同意Poplack的区分,因为它从语言结构的角度进行区分,让人一目了然。 Poplack(1980)区分了三种类型的语码转换:句际语码转换(intersentential)、句内语码转换(intrasentential)和附加语码转换(tag switching)。例如:

句内转换:我晕,做中国民乐的高手竟然Made in USA。而且还有这么多的fans

句际转换:一起搜寻童年的记忆,找回瓷娃娃的梦想!It is up to you!

本文所涉及到的汉英语码转换既有句内转换也有句际转换。

三、语码转换对框架语言的影响

1.汉英语码转换现象破坏汉语的纯洁

语言的基本职能是为人们的社会交际服务,反过来,人们的社会交往又会促进语言的发展(雷顺海,刘淑华,2004: 34)。中国在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跨语言、跨文化交际的广度和深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反映在语言上的结果,就是汉语中流行大量的英语外来语。人们在日常交流甚至书面语中,越来越多地出现汉语中夹带英语的现象。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