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认识纸材可以折成不同造型。

2.能独立折出一个完整的“东西南北”,利用画、剪、贴等各种方法制作出与众不同的美丽的立体造型的“东西南北”。

3.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彩纸折一个有趣的“东西南北”,初步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

难点:对“东西南北”进行夸张的再创造,使它变得更生动有趣。

课前准备

(学生)各种彩色纸张、胶水(或两面胶)等

(教师)“东南西北”数个、课件等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彩纸、水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师)课件及示范作品等

教学过程

1.作品欣赏。

(1)教师出示“东西南北”的范作供学生欣赏。

(2)提问:其中的制作方法怎样?

(3)揭题并板书:《“东西南北”》。

(4)部分学生玩“东西南北”,其余学生欣赏。

2.讲授新课。

(1)介绍我国折纸的悠久历史。

(2)讲述“东西南北”的生动性和艺术魅力。

(3)播放“东西南北”的制作过程,教师示范,学生欣赏,

注意第四步的折法

(主要步骤有:一是将正方形的纸沿斜角对折两次后打开;二是分别将四角往内向中心的交叉点折;三是将纸翻过来,再将四角往内折一次;四是再将纸翻过来,把四角拉开;五是插入手指,“东西南北”就会动了;六是发挥想象,用添画或拼贴的方法做成头像)。

(4)想象、添画或拼贴:让学生用添画或拼贴的方法制作一个生动有趣的小动物头像或其他形象来装饰,并交代要求形象生动、巧妙、富有情趣,并注意卫生、安全。

(5)播放音乐,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3.作业讲评。

(1)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

(2)个别玩、同学互玩。

(3)有条件的班级可以拿用“东西南北”制作的纸偶表演纸偶剧。

4.课外拓展。

(1)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开展其他折纸活动。

(2)学生回家后和父母一起玩。

相关资料:

信封漫谈

信封,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日常用品,是人们相互通信的必需品。据统计,我国每人每年平均寄信不足六件,属寄件较少的国家之一,美国人均达六百件之多,是世界上寄信最多的国家。

信封的用途人人皆知,其主要功能就是不让第三个人知道信件内容,起到保密作用。现时信封的规格与种类,是经过国家多次修订后而形成统一标准。这种信封从 1994年4月1日起开始使用,分四大类十五种不同规格:一为普通信封,有大小不同的六种规格;二为航空信封,有两种规格;三为大型信封,共有四种规格;四为国际信封,有三种规格。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如国内航空信件和快件这两种通信方法都相继停办,这种类型的信封当然也就完成了历史使命,只好进入人们的收藏柜了。

信封在当今虽是不足为奇的日常用品,但这种用品在没有问世之前,人们为了所传递信息不被别人知道而大伤脑筋。古希腊时期是将奴隶的头发剃光,然后在奴隶的头皮上写上信的内容,等到奴隶的头发长出来,才让这名头上有信的奴隶前往收信人处,收信人再把奴隶的头发剃掉,读其头皮上的信件内容。当然,这只是历史学家的一种说法。

大约在公元前10世纪,我国的人们把信刻在黏土上,然后将其放入陶器内封固,收件人接到信后,要将陶器打碎,再读黏土上的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有人发明将信写在一尺多长的木板上,再在上面覆盖一块木板,写上收信人姓名地址,这就是“木牍”。据考证,这是我国最早的信封。后来有采用木盒装信的,这就是 “函”的始祖。到了14世纪,人们已经用纸来写信,信写好后,用绳子捆好,盖上印章,这又进一步增加了信的保密程度。

现代西式信封是由英国一个名叫布鲁尔的书店老板发明的。当时他的书店兼营各种日用文化用品,他发现在海滨度假的女士们非常喜欢写信,信写好后又怕别人知道信的内容。于是这位老板苦心钻研,设计了一种纸袋,能把信件装入袋内,封好后信件内容就不会被别人看到,受到寄信人的欢迎,这就是现代信封的雏形。大约到了1844年左右,在英国伦敦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糊信封的机器,从此信封的样式呈多样化发展,大小各异、图文并茂的信封层出不穷。信封是邮政历史发展的见证,是现代邮政通信过程中的工具,也成为集邮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载体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