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孩子发生疲劳。如何避免孩子发生疲劳呢?主要办法是当孩子出现疲劳的早期表现时,及时让他们休息。因此,家长和老师了解一些疲劳的表现,对预防儿童疲劳的发生是有好处的。

疲劳有客观的表现和主观的感觉两方面。

疲劳的客观表现根据程度不同,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早期)由于大脑皮层兴奋性的泛化,因而学生表现为学习不专心,烦躁不安,在教室中会出现不安静听课、和同学交头接耳、小动作增多的现象。这时,如果给学生做机能检查,可以发现他们的反应能力仍处于较好水平,但反应的正确性却有所下降。疲劳的第二阶段由于大脑皮层出现保护性抑制,因而孩子会出现打哈欠、瞌睡,这时机能检查的结果不仅反应的正确性进一步下降,而且反应能力也下降,做作业速度减慢。

疲劳的主观感觉是疲倦,此时孩子会感到头昏脑涨、全身无力。

通常疲劳和疲倦是同时出现的,但是也有例外。例如,一个已经长时间玩游戏机的孩子,这时反映工作能力的客观指标(如反应速度、反应正确率)可能已经下降,也就是说客观指标上已经出现疲劳,但他却没有疲倦的感觉,继续游戏直到熟睡。医学上把这种情况叫做疲劳与疲倦的分离状态。疲劳、疲倦状态经常出现,可能导致孩子过劳。在教学、教养过程中,保育人员、教师、家长都应尽量避免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由此,提示我们不能仅凭孩子累不累的感觉来安排休息,更应该注意孩子是否出现了疲劳的客观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