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略之二:品牌动作,低成本快速扩张

1998年,“海尔”的品牌价值达182亿元,居全国十大驰名商标第三位,是“中国最有价值的家电名牌”。“海尔”旗下,已形成了冰箱、空调、冷柜、洗衣机等系列产业,“海尔”系数的增值作用愈来愈明显。聪明的海尔决策者们认识到,此时依托“海尔”品牌,实行资本运营,发挥“海尔”系数的增值作用,正是大好时机。经过认真的市场调研,海尔利用品牌入股等方式,先后低成本收购了红星电器厂、武汉希岛公司。1997年一系列的兼并,更是毫不例外地借助品牌运作,在硬件上没花一分钱,对被兼并的企业进行控股。其中,对合肥黄山电视机厂实现零成本收购,百分之百控股。如海尔控股的杭州海尔电器有限公司生产的海尔彩电,面市仅三个月便跻身电视机类“1998购物首选品牌”前三强行列。贵州海尔电器有限公司从1997年9月初开始试运行三个月,就实现两个突破:首批产品即出口美国;专门为适应西南地区多雨潮湿气侯设计的小王子178冰箱一上市便受到消费者欢迎,上市仅三天即预约超过100台。

充分利用“海尔”品牌优势,不仅有利于扩大海尔产品的市场份额,而且大大降低了海尔资本扩张的成本。“海尔”是海尔集团一笔无形的巨大财富,然而这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海尔人多年抓质量、创名牌的结果。现在,海尔人真正体会到集团总裁张瑞敏“谁砸了产品的牌子,我就砸了谁的饭碗”这句话的含金量。海尔是中国惟一的一家四类主导产品(电冰箱、空调、冷柜、洗衣机)全部通过了ISO9001认证的集团。目前,海尔已在128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 516个商标,“海尔”正向世界知名品牌迈进。

谋略之三:混合兼并,完善集团产业布局

混合兼并是指在性质上既非横向、又非纵向的企业之间的兼并,通常的多角化经营即属此类。一般说来,在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前期,企业横向兼并是主要形式,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混合兼并又成为主要形式。从海尔兼并的性质看,其一开始走的就是混合兼并的道路,如1988年兼并青岛电镀厂,改造为微波电器厂;1991年兼并青岛空调器厂、青岛冷柜厂;1992年兼并青岛冷凝器厂,改造为冷冻设备公司;1995年兼并青岛红星电器厂,生产洗衣机。混合兼并的策略,使海尔迅速走上了集团化、多角化经营的道路。借助管理、品牌、质量的优势,海尔旗下各主要产品均已形成经济规模。1997年,海尔电冰箱、冷柜、空调器、洗衣机市场占有率分别达36.9%、57.5%、29.6%、27.1%。为冲击世界500强,海尔在巩固其大家电市场份额的基础上,正大力向新行业和新领域发展:其一,信息产业:海尔通过跨行业购并的方式,先后兼并成立了杭州海尔电器有限公司和合肥黄山电视机厂,进入黑色家电领域,推出数字彩电,加上其在微电脑、企业信息化方面的研究,海尔开始进入信息产业;其二,生物工程领域:1997年,海尔控股兼并了青岛第三制药厂,开始生物医药方面研究,进入生物工程领域;其三,小家电行业:1997年海尔借助品牌动作,兼并成立了莱阳海尔电器有限公司,研制生产洗碗机、消毒柜等,进入小家电行业,专家们预计小家电行业将成为海尔集团下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