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质餐盒遇热或油脂会释放出致癌、致病化学物质,苯超标容易诱发癌症及血液系统疾病……人们往往很注重食品本身的安全,却忽视了食品包装的安全。省质监局局长刘爱才今天对外发布,从9月1日起,质监部门将启动首批39种食品塑料包装、容器和工具等制品的市场准入制度。今后两年内,质监部门将逐步对金属、纸、陶瓷等所有材质的食品包装、容器、工具等产品实施市场准入制度。

案例:一次查处2400个不合格奶瓶

8月25日,省质监局组织邵阳市、邵东县质监局执法人员对邵阳县两市镇发达塑料制品厂进行执法检查,发现该厂正在用再生塑料生产奶瓶。该厂有工商营业执照,但没有卫生许可证。执法人员现场查获了再生塑料500公斤,用再生塑料生产的奶瓶2400个,价值5200元。抽样检验显示,这批奶瓶蒸发残渣和重金属4项指标不合格。执法人员解释,“婴儿用这样的奶瓶吸奶,时间长了,会对智力发育造成很大的影响。”

刘爱才说,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主要在食品本身,但研究表明,食品接触材料对食品安全影响也相当大。劣质食品接触材料虽然不会对消费者的身体造成立竿见影的危害,但这些产品在长期反复使用的情况下,有毒有害物质会迁移到食物中,导致慢性中毒,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尤其不利。

比如:劣质金属厨具、餐具会产生镍、铬、镉、铅迁移量超标;劣质陶瓷制品会产生铅、镉迁移量超标;纸制品主要是微生物、二氧化碳超标。这之中,苯是国家明确的二级致癌物质,而某些铅的化合物能溶于热酒精和酸性饮料,分解出铅离子,除了致癌,还会通过生殖传给下一代,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

现状:6成包装材料存在安全隐患

刘爱才介绍,目前我国塑料制品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用工业级塑料代替食品级塑料,过量加入填充材料或加入废旧材料、石蜡等有毒有害物质。中国包装资源综合利用委员会的专家分析,我国约有60%%的食品包装材料存在安全隐患。

质监部门今年对食品用塑料包装等制品生产企业进行普查发现,我国现有食品用塑料包装等制品生产企业3700多家,其中10人以下的小企业有1100家,占3成。而在我省,有308家食品用塑料包装等制品生产企业,10人以下的小企业100家,占企业总数的32.5%%。

这些小企业“原材料进厂不检验、产品出厂不检验、无标生产普遍、产品合格率低,假冒伪劣现象比较严重”。刘爱才表示,它们将是质监部门今后监控的重点。

刘爱才介绍,目前我省已经启动市场准入的前期工作,开始接受企业申报。首批列入准入范围的有保鲜膜、塑料桶、食品包装袋、奶瓶、一次性餐具等39种与食品生产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产品。

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后,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必须经过质监部门对企业的产品质量保证能力进行审查合格后方能生产。企业在申请市场准入时必须对原材料的选用和管理,特别是对不使用有毒有害原材料等事项作出声明,并在产品标签、说明书上对产品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作出具体说明。

辨别:安全与否就看有无QS标志

那么,对消费者而言,今后怎样辨别食品塑料包装、容器和工具等制品是否安全呢?“很简单,就是认准QS标志”,刘爱才在一家大型超市的食用油区前为消费者现场演示:食用油外包装上有一个QS标志,这表明食用油本身经过了质量检验,今后,这个外包装上将再出现一个QS标志,这个标志是表明包装也经过了质量检验。不过,由于市场准入有一定的过渡期,市面上短时间内不会出现“双QS”标志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