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主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科学探究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科学学习结果。演示实验对学生探究技能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在科学教学中演示实验呈现方式及策略不恰当,影响着学生探究思维和探究技能的发展,对学生科学探究水平的提高形成了障碍。在科学课堂中通过“情景式”、“程序式”、“释疑小结式式”等方式呈现演示实验,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帮助学生释疑解惑,促进学生科学概念的建构和探究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演示实验 科学探究 呈现方式 策略

【正文】

一、“反射”出来的问题

一次校际交流研讨活动中,一位老师执教五年级上册《光的反射》一课,其中这个环节,让我对演示实验产生了更多的思考。老师问:“你们想不想亲眼看到光的反射路线?”学生异口同声说到:“想。”接着,老师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在一个透明塑料盒里倒入一些肥皂水,并把一块镜子放在水底,再用激光笔照射,可以清楚地看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形成的“V”形路线。学生惊奇地喊道:“看到了,看到了,是‘V’形,太好看了。”原以为老师会让这个惊奇的现象,作为下一研究内容(角度)的铺垫,但是老师却说:“你们想不想自己试一试?”学生又说:“想!”。于是,学生又重复做一遍这个实验。

在我们的科学课中,确实有很多类似的现象,老师演一遍,学生重复一遍。于是,我们思考,这样的演示用意何在?对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否起到促进作用?学生会重复是否意味着他们的探究技能形成了?演示实验该如何呈现?《光的反射》一课,就“反射”出由于呈现方式和策略的不合理,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一)探究思维——单一刻板

由于科学课中演示实验呈现的方式机械刻板,不能为学生的探究创设良好的情境,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探究思维。学生的思维表现出单一刻板,总是等待着老师教给他们探究的方法和步骤,思维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