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年轻人轻易不要孩子,一旦要了,就希望“一切都是最好的”。有计划地受孕、吃各种营养品、全家总动员……一旦宝宝降生,要做的事就更多了。奶粉,非进口的不喝;尿布,去专门的商店买;小衣服、各种玩具应有尽有,可很多新爸妈还是整天焦虑不安,总觉得还有很多没做好的事情。

现象调查为孩子事事求完美

究竟如何养育孩子?近日,记者采访了几位新爸妈,发现他们都多少有一些“给孩子最好”的完美主义倾向。

 

宝宝百日,花7000元照相

月月去年才入职,是一名普通的医生。自己结婚的时候连婚纱照都没舍得拍,嫌贵。可自从有了宝宝,月月好像突然变了一个人似的,用宝宝外婆的话来形容,就是“花钱大手大脚的”。宝宝百日时,月月就带着她去专门的儿童摄影机构拍了一套2000多元的照片,而且还另外交了5000元,是摄影机构提供的“随时服务”,孩子什么时候再来拍照都行。记者看到月月宝宝的一大套影集,确实美轮美奂。可宝宝的外婆却有点担心了:月月一个月的工资也没有7000元,这样下去,岂不是要累坏了自己的女儿吗?

快一周岁了,名字还没起出来

小玲在电视台工作,宝宝已经11个月了。“宝宝叫什么名字啊?”记者问。“唉,别提了,说起这事来就闹心。”小玲对记者说,在宝宝还没出生的时候,她就已经和老公商量起名字的事了。那时候,两人翻字典、查古书,名单列了好几页,可是直到宝宝出世,他们家人还没有就名字达成一致。爸爸喜欢的,妈妈不满意;妈妈想好的,爸爸不点头;两人终于觉得不错的,外婆又说不好听……结果直到现在孩子都快一周岁了,还只有个小名而已。

带孩子上早教班比自己工作要紧

阿华的宝宝近日已经满8个月,但阿华仍然请假在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阿华说:“不是不想上班,就是总怕对不起孩子。毕竟他还这么小,太需要妈妈的照顾了。我现在虽然没上班,可是比工作要忙多了,每天要带宝宝去早教班练习,一堂45分钟的课就要200多元,贵是贵了点,可人家的孩子都上,我的宝宝当然也不能落下。”

儿童产业越高端越欣欣向荣

“现在的父母总想给孩子最好的,这就是我们育儿产业的商机。”一位搞儿童摄影的业内人士悄悄对记者说。据他介绍,他们本来是做婚纱摄影的,可后来发现,年轻人的钱不如孩子的钱好赚,就转成了儿童摄影。“我们这里有多种套系给爸妈们选择,最便宜的一套儿童照700多元,最贵的10万元。”“啊?10万元也有人照吗?”“有啊。我们这种摄影提供专人专车跟踪服务,从宝宝出生到上小学前,家长可以选择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来拍摄照片,最后这些照片我们会整理成一个精美的册子,为孩子留一个纪念。想当年,我们小时候也就是过生日的时候有照片,零零散散的,现在都找不全了。现在的家长多少钱都舍得给孩子花。”

从事早教工作的Linda对记者介绍说,现在的早教产业只有“高端路线”好做。那些收费相对便宜,没有做大量宣传的“作坊式”早教所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现在广州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几家早教机构,而这些早教机构却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既然选择了早教,家长们都不惜血本给孩子选最好的。上课要英文背景的,环境管理要一流的。虽然我们的前期投入和运营成本都比较大,但在孩子的产业里,高端路线却相对好做。”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比较昂贵的儿童摄影和早教培训之外,现在市场上的婴幼儿用品价格也都不菲。衣服、玩具,动辄几百上千元。业内人士认为,婴幼儿用品偏贵,除了产品质量要求高以外,家长们的“完美需求”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专家看点给孩子最健康的爱

教育孩子,何谓“最好”?专家认为,“最好的”未必都需要花最多的钱,也不单单指物质上的环境,“最好的”应该是“最符合孩子成长需要的”,“最健康的”。

事事求完美是偏执

家长们总想“给孩子最好”的“完美追求”,被广州天英亲子教育机构的专家刘智刚诊断为“育儿强迫症”。刘智刚表示:“很多家长总想‘给孩子最好的’,如果做不到就觉得很焦虑,其实大可不必。这实际上是家长‘完美主义’心态的表现。‘完美主义’听起来很有面子,因为这似乎意味着孩子的成长环境没有了缺陷,但事实上‘最好的’本身就带着一种偏执的追求,容易让孩子今后无法承受挫折和失败。此外,创造种种最好的环境也会给家长带来很多不必要的负担,从而加大了心理压力,这对孩子也是没有好处的。”

武汉中德心理医院创办人曾奇峰认为,追求完美的动机不是来自一个人自身,而是源于外界,具体说是来自具有施虐意味的文化和神经质的父母。“从世俗的标准看,婴儿并不是完美的,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没有发育好,没有他人的帮助就不可能活下去。婴儿不会要求自己完美,大自然造物,也从来不以所谓完美主义为目标。”

物质上的满足未必就有幸福感

专家认为,很多家长总是力求给孩子置办最好的一切,跟攀比心理也有很大关系。很多家长觉得:“别人家孩子有的,我的孩子也一定要有”,而另一方面,家长们却往往忽略了这样的事实:他们所比较的常常是物质上的东西,却忽略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育儿专家刘智刚说:“现在七八岁的小孩就知道跟同学比谁爸爸的汽车漂亮,谁爸爸的汽车贵。其实,最好不要让小孩享受太优越的物质生活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似的太周到的服务。要把孩子培养成才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学校的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很主要,并不是‘给他最好的’他就能成为最好的。”

“事实上对孩子来说,一次拥抱,一个眼神,甚至只是一个微笑,比拥有更多的物质财富更为珍贵。每个家庭的环境不同,因此不可能做到‘和别人家的孩子一样’,盲目的攀比并没有必要。带着小孩子去公园、抽点时间过过家庭聚会、晚上给他们讲讲小故事、陪他们玩耍……对孩子的心灵成长更有帮助。”

爱孩子,最好“顺其自然”

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小巫认为,抚养孩子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恰恰来自于家长自己。“给孩子最好的”有时可能是家长对自己的一种心理补偿,如果孩子拥有凡事“提供最好”的父母,他也很有可能在长大后面临父母的苛刻要求。反之,正确的育儿态度应该是让自己和孩子“顺其自然”地相处,父母还要在抚养孩子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与孩子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