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难道也分对错吗?是的。真爱,能赋予孩子力量、勇气和快乐,而错爱,则带给孩子一生的痛苦。以下这个真实的故事,就是一个例子:

有这样一个四口之家:家里有奶奶、爸爸、妈妈和一个独生子。奶奶十分喜欢孙子,从小就宠爱他,只要是孙子的要求,奶奶都一概允诺。于是孩子就被养成了任性的毛病。有一天,孩子的爸爸妈妈去上班,家里只剩祖孙二人。孙子别出心裁,想用绳子套在小花猫的脚上玩,可小花猫不听话,一下子就跑到房顶上去了。孙子很生气,非玩不可。奶奶说:“那你就用绳子套我的脚吧。”孙子觉得套奶奶的脚没意思,就说:“奶奶,小花猫不让套,我就套你的脖子。”奶奶觉得,只要孙子高兴,套哪儿都行。于是,便把绳子套在了自己的脖子上。孩子用力一拉,绳子套越拉越紧。奶奶说:“别拉了,奶奶受不了!”那孩子见奶奶手舞足蹈地挺好玩,就越拉越紧。最后奶奶不能动弹了,就倒在床上,孙子以为奶奶睡着了,就出去玩耍了。等孩子的父母下班回家,奶奶的手脚早就冰凉了。这件事情虽已过去了,故事中的孩子也已长大,但痛苦将伴他一生。

在这个悲剧故事中,奶奶的确很爱自己的孙子,但是她对爱的理解和认知是错误的,是一种错爱,结果害了孙子,更害了自己。

专家指出,父母对爱的错误观念和想法,常常是造成孩子心智不健全、出现问题的诱因。因为观念一旦错误,人就会做出相应错误的言行和判断,孩子就会跟着受到影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能学会反思,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观念,并及时纠正,那么孩子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父母常有的2种错爱观念,以及其所产生的问题,相信会对你有所启发:

错爱观念1:以孩子为中心

有些父母常常认为:爱孩子,就是以孩子为中心,把所有好的东西给孩子,满足他的要求,就是让他幸福;否则,则会让他伤心、痛苦。

后果之1:孩子自私

教育专家曾指出:当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时,他就开始学坏。幼儿期的孩子由于年龄的特点,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当你将孩子变成家庭的中心时,就强化了他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自私就自然产生了。

想想看,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当孩子第一次吃到什么好东西想和你分享时,你是不是会说:“你吃吧,宝宝,妈妈(爸爸)不爱吃。”一次拒绝、两次拒绝以后,孩子就会认为反正妈妈(爸爸)不要,自然而然就是我的了,久而久之,他就认为好东西理所

应当是自己的,容不下其他人,于是就形成了自私的毛病。

因此,自私表面上看是孩子的问题,实际上父母的错误观念才是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解决方法:好言行影响自私的孩子

方法1:在日常生活中,父母通过自身良好的表率让孩子模仿,帮助其形成好的个性。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你有没有发现,孩子的缺点是否和你是如此的相似?所以你想要让孩子去掉自私的毛病,那就必须让自己远离自私,表现出大度,并懂得关怀、分享,这样才能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模仿对象。比如:当家人回家时,你对他(她)说:“你辛苦了,喝杯水吧”;或是家里人形成一个习惯:家里人都齐了,才能一起吃饭;再或,你可以经常带着孩子将一些好吃的东西(糖果、糕点等等)分给邻居或其他小朋友。通过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影响,使孩子的眼中不只是自己,并让他体会分享时的快乐,久而久之,他就自然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方法2:针对孩子自私的心理,你不妨学着和孩子抢,比如东西抢着吃、和孩子比赛等等,让他感知到他人的存在。

后果之2:孩子任性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在《爱弥儿》中向父母指出:“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能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吗?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因为你有种种满足孩子欲望的便利条件,所以他的欲望才无止境地增加。结果,你迟早有一天不得不因为无能为力而表示拒绝;但是,由于他平素没有受到过你的拒绝,突然碰了这个钉子,将比得不到他所希望的东西还感到痛苦。”

在父母的百依百顺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常感到痛苦,因为他无法忍受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不如意,而且他又不会主动、自觉地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时间一长,就可能酿成心理疾病,如忧郁、偏执、狂躁等类病症。

可见,孩子的任性以及所带来的痛苦,是由父母所造成的。若要让孩子告别任性,父母就必须首先纠正“对孩子百依百顺就是爱”这一错误认知。对于孩子的要求要有原则、有立场。凡是正确、合理、有益的要求,给予满足;不正确、不合理、无益的,则一概拒绝。可能一开始,孩子不太适应被拒绝,但几次后,就会逐步适应了。所以,你若是真爱孩子,就要敢于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不要“心太软”。

错爱观念2:孩子是我的,我想怎么教育就怎么教育

这样的父母常认为:孩子是我生的,我有绝对的支配权,对孩子好也罢,冷淡、严厉、专制也罢,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孩子好。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