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期的品德素质关系到幼儿一生的发展。3~6岁是幼儿个性品质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也是我们培养幼儿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期。品德教育的范畴很广,包括亲情教育、礼貌教育、个性品质教育等,具体可细化为良好的生活、卫生、交往、学习等行为习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中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其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在幼儿园阶段应如何实施品德教育呢?

一、丰富活动载体,激发幼儿参与德育活动的主动性

幼儿年龄小,分辨能力差,好模仿,在道德认知上具有形象性和表面性的特点。因此,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思维水平。以幼儿周围熟悉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为载体,从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具体小事人手,避免空泛的口号说教。

1.以日常生活为切入点,抓住教育契机,注重随机教育。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是琐碎的,却日复一日地出现.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因此,杜威提倡教育要“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我们可将一日生活环节纳入品德教育的范畴,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和情感因素,将品德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如入园时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倡导幼儿主动和老师、小朋友问好以及和父母再见;用餐时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倡导幼儿文明用餐,爱惜粮食;盥洗时对幼儿进行节水教育,培养节约意识;散步的时候进行自然教育,带领幼儿观察身边的花草,增强幼儿热爱自然的意识等等。

2.结合主题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情境,丰富幼儿品德认知。进行品德教育时应注意采取恰当的方法和灵活多样的方式,使用具体生动的形象实施教育,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启发幼儿的道德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现在幼儿园往往采取主题教学的模式,教师可创设相应的故事情境或是环境,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寓教于乐,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懂得道理。此外,还可将节日与主题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如三八妇女节,倡导幼儿回家给妈妈洗脚,和爸爸一起给妈妈准备礼物,画画我的妈妈等,以增进母子亲情,萌发爱妈妈的情感。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