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动作能力发展是有特点的,父母应根据它们的发展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有序的训练,以促进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从整体到分化

初生婴儿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的、泛化的,进一步发展分化为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新生儿的体态呈蛙状,四肢屈于身体两侧,有需要时,总是全身运动,不论是愤怒的哭,还是高兴的笑,也不论是想吃奶,还是想睡觉,总是四肢挥动。

从上到下

任何一个婴儿大动作能力的发展总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跑→跳→攀登的方向发展成熟的。

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和最初是上肢的挥动,下肢的踢蹬,然后才是手的小肌肉动作能力的发展;而任何一个婴儿精细动作能力的发展总是沿着:双手紧握拳头(1个月)→伸开手(2个月)→被动握持(3个月)→主动抓握(4—5个月)→抓不准(5个月)→伸双手满把抓物(5个月)双手握积木(6个月)倒手→(7个月)斗拇指、食指、中指捏(9个月)→食指扣、按、抠(10个月)→盖瓶盖(10个月后),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即向多意识支配的方向发展,在获得某些成熟的、随意的技能之前,必须吞掉相应的原始反射心房活动。如,握持反射、觅食反射、惊吓反射、踏步反射、爬行、够物行为等。

婴儿动作发展是一个从胎儿(孕2—3个月)到3岁前后的连续性、阶段性的发展过程;动作发展受神经系统成熟程度的内在制约,而环境是其发展的催化剂,所以父母要把握时机,全面促进婴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