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其亚的生日在即,妈妈准备为她在家中开一个生日派对,在发送邀请卡的时候,发生了这样的对话:“维娜家的地址是什么?”“我不想邀请她参加。”“怎么会?她是你的好朋友啊?” “不,她不是?”“这样讲不好,如果让维娜听见会怎么想。你也不希望她这样讲你,对吗?”“我不管,我不想请她。”“如果是这样或许你根本不该开这次派对。“可以,不开好了。”

话虽讲到这里,派对还是要开,生日一年一次,孩子们都很喜爱用这种方式庆祝生日,妈妈当然不愿让女儿的情感受挫伤,但如何挽回呢?妈妈不禁为自己说出去的话烦恼起来。

1。别用成人的眼光“缩小问题”

首先当女儿提出不让好朋友参加生日派对时,妈妈没有意识到这里有问题,不是去听一下究竟发生了什么过节儿,而是简单地说:“她可是你的好朋友啊?”以此来否定卡其亚的愿望或对维娜的不好感受,这样就给对话加上了阻力。

当女儿很负气地说维娜不是她的好朋友时,妈妈还有机会让女儿说一说究竟发生了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但是妈妈又一次使用了成人的判断,她或许是这样想的:小孩子真是很片面很极端,或许她们有一些争吵,还没有平静下来,就这样“绝情”。她这样想也就这样说了出来,但这种想法是否正确呢?

2。鼓励孩子将心里话说出

客观地讲是很对的,孩子之间今天吵,明天好,还会有什么大事吗?用不着过问,几天就过去了。的确如此,但妈妈忽略了一点,就是对孩子来讲同好朋友闹矛盾是非常严重的事。她们很可能希望向妈妈抱怨一番,如果父母不能给孩子机会让她将心里的话讲出来,反而对她讲“你这样做不对”,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不会认真听取、考虑你的意见,而是反应得十分极端。而孩子的“不讲理”又进一步引发父母的气恼,变得也像孩子一样地极端起来。如果我们领会到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就会采取不同的态度对待。

当女儿说出不邀请好朋友来参加派对时,妈妈应当意识到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女儿一定是生了很大的气才会这样做,而不是依照成人的眼光将问题“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