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探究如何确定邮资、如何根据信函质量支付邮资、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一定面值的邮票等活动,让学生熟悉、了解、巩固所学的邮票组合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调查──收集──处理──分析”的实践探究活动,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提高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践探究活动,加深对所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业纸,活动用的信封等。

四、教学过程

(一)汇报交流,引入新课

教师:课前老师布置了调查关于邮票和邮政资费的信息,谁来给大家展示你的收获。

从第一枚邮票“黑便士”的诞生到现在,已经有170多年的历史。邮票不仅具有实际使用的价值功能,还有很高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

欣赏邮票(课件出示邮票图片: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中国第一枚邮票──“大龙邮票”;2008北京奥运会纪念邮票;普通邮票)。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调查活动,使学生熟悉关于邮票的基本知识。欣赏邮票的环节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初步了解邮票的作用和类型,激发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问题驱动,自主探究

教师:邮票是支付邮资的凭证,在寄信时该如何正确支付邮资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探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1.理解确定邮资的方法。

课件出示《国家邮政局关于信函邮资的收费标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解读并理解计费单位、资费标准、首重、续重、本埠、外埠的意思。

名词解释:计费单位是指邮寄费用的计算单位,一般“克”为单位;资费标准是指每个计费单位对应的费用;首重是指在规定的范围内的重量;续重是指超过了规定范围的重量;“埠”原意为停船的码头或有码头的大城镇;本埠是指本地区(或本市本县之类的);外埠是指外地。

想一想,寄一封信需要付多少邮资,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预设:信函的目的地是本埠还是外埠,信函的质量)

2.出示问题情境,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为什么明明只需要贴80分的邮票?小丽应该怎样贴邮票呢?

预设:不足20 g按20 g计算,又是寄给本市的朋友,所以只要贴80分的邮票就可以了。

教师:小丽的信的邮资是多少元呢?

学生进行分析和计算:小丽的信函寄往外地,45 g在首重100 g以内,每20 g应支付邮资1.2元。45 g比两个20 g还多5 g,所以应支付3个1.2元,即3.6元。

教师:常用的邮票面值是多少?该怎么贴呢?

预设:可以贴3枚面值1.2元的邮票,或者1枚2元和2枚80分的邮票。

【设计意图】理解确定邮资的方法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在出示问题情境后,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初始经验。

3.小组活动,探究合理的邮资支付方式。

为了方便机器分检信函,规定:不超过100 g的信函,最多只能贴3枚邮票;一封信函最多可贴4枚邮票。

引导猜想:邮寄不超过100 g的信函,最多只能贴3枚邮票,只用80分和1.2元的邮票能满足需要吗?

模拟寄信:为每个小组准备好寄往不同地点,不同质量的信函,分别算出所需邮资并填写活动记录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探究如何确定邮资、如何根据信函质量支付邮资、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一定面值的邮票等活动,让学生熟悉、了解、巩固所学的邮票组合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调查──收集──处理──分析”的实践探究活动,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提高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践探究活动,加深对所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业纸,活动用的信封等。

四、教学过程

(一)汇报交流,引入新课

教师:课前老师布置了调查关于邮票和邮政资费的信息,谁来给大家展示你的收获。

从第一枚邮票“黑便士”的诞生到现在,已经有170多年的历史。邮票不仅具有实际使用的价值功能,还有很高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

欣赏邮票(课件出示邮票图片: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中国第一枚邮票──“大龙邮票”;2008北京奥运会纪念邮票;普通邮票)。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调查活动,使学生熟悉关于邮票的基本知识。欣赏邮票的环节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初步了解邮票的作用和类型,激发学习本课的兴趣。

下一页
阅读全文